繁体
创业。他跟丁志学说,小丁,你是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出去闯荡一番?年轻就是资本!结果呢,丁志学还真闯出来了。后来啤酒厂搞股份制,郭科长下了岗,儿子又不幸出了车祸,老伴得了老年痴呆。当年的郭科长在台上激动地说:“志学知道了这情况,帮我还了债不说,现在一个月还给我五百块钱养老。”老人的眼泪流了下来…
魏海烽觉得这位老科长的戏稍微过了一点。当然他相信郭科长对丁志学的感激之情确实发自肺腑,不过他猜测,这老头当年肯定是耍了滑头,瞅丁志学不顺眼,又刺头又不好管理,索性动员他走人,结果呢,歪打正着。像他这种人,丁志学要是犯了事儿,他没准儿就会反过来说,早就看出来这小子不是什么正经东西,干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光想挣钱不想吃苦,所以才让他走人!
魏海烽这么想着,不自觉地微微一笑。幸亏这一幕很快结束,第二幕拉开。丁志学宣布要答谢一位对自己的事业有过重要帮助的政府官员,众人全挺直了身子,魏海烽甚至有点微微紧张,虽然他知道那绝不会是自己。他偷偷看了一眼林省长,发现林省长面部肌肉也绷得紧紧的。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绝对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关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我要感谢给予过我信任和扶持的政府官员,尤其是,那些冒着巨大的个人风险和政治压力,为祖国经济建设甚至不惜丢掉乌纱帽的领导干部!”掌声四起。“李老!李社长!请上来,上来!”
一名老人向台上走去。台下人相互询问这“李老”是谁。
“李老”叫李定一,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说起话来,一听就知道是曾经做过大报告的,不像前一位生产科科长,基本没什么章法。
“…很多年前,在我还是顺阳信用社社长的时候,认识了丁总丁志学,当时他来找我们社贷款,我贷给了他。…当时所有人都说这笔款不能贷,民营企业不能贷。我顶着压力,贷了!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承担压力,还叫什么领导干部?今天看来,这是我这一生做的最成功也是最问心无愧的一件事!”李定一说得气壮山河,义薄云天。魏海烽不禁在心里连声赞叹高明——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永志不忘,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暗示。丁志学仿佛生怕暗示得不充分,在李老说完之后又特意加了声情并茂的“补充说明”:“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情义!正所谓,金钱有价情无价,买卖不成仁义在!…今天的泰华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省的利税大户,之所以可以为全省人民造福,离不开李社长这样一大批有眼光有远见有魄力敢于冒风险的好干部的支持!将来有一天,泰华要为他们写一部历史。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泰华!…”丁志学紧紧握住李定一的手,顿时闪光灯闪成一片。
第一个动员他下海的前官员——上去了,第一个帮助过他的前官员也上去了,接下来该是谁呢?不仅魏海烽没想到,谁也没有想到——接下来登台的是一个头发灰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样貌普通气质说淳朴也行说土气也行,总而言之,站在丁总边上,像丁总的大姐。她叫孙桂兰,是丁总老婆。
魏海烽事后曾经问魏海洋,整个泰华二十年方案都是你们“公关”的?魏海洋说,除了丁总老婆出场这一节。这让魏海烽内心里对丁志学又生出很多感慨——他当然知道丁志学请出老婆并不仅仅为了当众说出一句:“我一生最大的幸运,并不是做成了哪笔生意,挣到了哪笔钱,而是娶到了她!”丁志学真正要说的是这句后面那句:“泰华二十年,泰华最宝贵的是什么?不是钱,不是市场份额,而是感情,是大家对泰华的厚爱。我常常对我的朋友说,人要学会珍惜别人给你的感情,不要轻易去伤害它。因为你在伤害别人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伤害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情是一笔财富,是一笔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魏海烽明白,丁志学这话是说给在场每一位来宾听的,其中也包括他魏海烽。丁总夫人之后,依次请了魏海烽以及各厅局干部,压轴的是林省长。从老科长到李社长到丁夫人到魏厅到林省长,最后大家都站在一个台子上,林省长居中,丁志学和丁夫人一左一右站在林省长两边。这张照片第二天登在省报头版,魏海烽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李社长与丁夫人之间。他不禁笑了,想起自己在开会以前还追着魏海洋要流程,生怕人家让他难堪,现在看起来,人家非常周到。这样的上场次序,既显示了丁志学的为人品格,又满足了在职官员的心理需求,充满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