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1章还是带兵(2/2)

郑余庆同样自五姓七家的荥郑氏,可家境清贫,曾经宴客时吩咐仆人:菜时去蒸烂,别折断脖。客人们都以为是清蒸的鸭鹅,结果端上来一看,不过是蒸烂的葫芦而已。

直到其妻病逝,王铎才大开府门,广收。如今府中艳姬如云,天下知闻,恐怕比起他这位舞侯也不遑多让。

另一位霞寓大将军更是奇葩,他原本是书生,好读兵法,少年时投笔从戎,听着应该是个足智多谋之辈,结果却是有名的悍勇无谋。他在战场上不惧矢石,勇武敢战,在政坛上却是胆量奇小,阿附宦官,以求自保。

严绶却是跟霞寓一,簇拥着一位来传旨的内侍,一路上谈笑风生。程宗扬暗自好笑,严绶和霞寓分明是结上几位当权的宦官,才平平照样飞黄腾达。严、郑两位资历虽老,素有清名,仍被排斥在权力的圈之外。唐国这些宦官权势之大,连皇权都被压制住。

他一直外地任职,官声极佳,如今年近七十,原以为回到长安会任宰执之职,却只得到尚书右仆的官职。失望之余,索称病闲居,不理职事。

严绶是正经的,累加升迁,担任尚书左仆。卢钧自五姓七家的范卢氏,名门,却没有考中士,最后通过明经科仕。

但又因为运气不好遇到兵,被削爵罢职,如今挂了个名义上右卫大将军,不过近来听说藩镇不宁,朝廷有意起用这位素来悍勇的大将军。

李昂那个皇帝,说不定还没有刘骜过得舒心,毕竟外戚还算得上长辈,太监算什么?家而已。严绶等人在前,笑谈声伴着蹄声隐隐传来。那宦官:“将军当日因兵罢职,非战之罪。公公们说了,还是你带兵,大伙儿才放心。”

烂蒸葫芦也成为了唐国官场的一桩轶事。他倒是当过宰相,但因为不肯依附宦官,因琐事被牵连受责,罢去相位,如今是太常寺少卿。

趁着段文楚去昭南使者席间敬酒,童贯凑过来“都去探望秦使了,秦使那件宝…”他咂了咂,艳羡地说:“了好大的风。”

不知他是不是能再次走运,把王爵再捞回来。程宗扬为汉使,与唐国官员私下往是大忌,因此彼此同住一坊,平常也不曾来往,此时众人同回宣平坊,卢钧、郑余庆都算失意之人,两人结伴而行。

等人倒是歇足了神,提灯牵往宣平坊行去。同行的有宣平坊几位邻居,两位尚书省的主官,严绶、卢钧。一位曾经的宰相,郑余庆。还有一位曾经封王的大将军,霞寓。据贾文和梳理的信息,这几位邻居也是妙人。

放下酒盏,程宗扬有些纳闷,敬酒应该照官职从到低,唐国宰相有五六位,怎么不见王涯和李训等人?刚问了半句,段文楚打了个哈哈“这酥酪温,最能解酒…”

***酒宴夜方散,几位宰相最后还是匆匆赶来,与文武百官,各方使者举杯同贺,不过唐皇和秦使一直没有再面。不用问,李昂肯定是去接受徐大忽悠的忽悠去了。

霞寓激涕零“多谢!多谢!”严绶:“公公们的意思…还是要起兵?”“当然要起兵!吴元济那厮骄横不法,这回朝会你们也看见了,就贡了几竹竿几只鹅,还说是淮西特产。不打掉他的气焰,将来四十八藩镇有样学样,咱们还不得喝西北风?”

相比于郑注的犀利,王铎举止从容,言语温文,令人如沐风。两人举杯相碰,各自饮尽。程宗扬倒是听说王铎最名的有两桩轶事,一是艳姬,二是惧内。王铎累世富贵,家中姬妾众多,偏偏其妻貌无比,兼且知书达理,秉,王铎言不能胜,行不能服,对其妻又又敬又惧,颇有惧内的名声。

有段文楚在耳旁风,程宗扬原本不大看得上郑注此人,这会儿被他几句话一说,居然连自己都有动了,不得不说,这位幸的工尚书真是好才,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有理有据。程宗扬举杯饮。王铎上前笑:“程侯为天下英豪,铎一介书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请。”

书生,却又看不起文士,为人鄙,偏偏又跟知名大家刘禹锡好,时常诗酒往来。唐国虽然滥封爵位,王爵到底还份量十足,这位大将军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也因军功获封郡王。

单论才,徐君房未必及得上郑注,但忽悠李昂这样的小年轻,还不是手掐把攥?程宗扬连夜上朝,又折腾了一天,骑在上都禁不住犯困。

:“在下这杯酒非为汉天所敬,乃为汉国亿万百姓,为六朝亿万百姓,敬谢程侯济世之功,安民之德。”说罢双手举杯,一饮而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