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了,平时根本不用他出手,所以毗湿奴懒散不懒散都无所谓,罗睺看重的是毗湿奴的责任感。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往往能有大作为,我们经常看见小说和电影之中有一个情节,主角由于受到了某些挫折,于是深感自己无力保护亲人朋友,于是发愤图强,这其实就是责任感的体现,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往往比没有责任感的人靠得住。
罗睺心中很清楚,虽然此时印度大世界的众神都好似臣服一般,但那只是暂时的情况而已,这是因为自己的力量远超对方,他们不得不臣服,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安抚他们的情绪,很可能就会埋下祸根,时间一长便会成为佛门发展的巨大威胁,所以说罗睺打算在印度大世界的众神之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人,让印度众神以他为精神支柱,如此一来只要这个人不闹,其他人也就闹不起来了。
历史之中其实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我们翻翻史书能够看到许多类似的情况,某个国家攻破另一个国家之后,往往胜利国家的国王或是王子会迎娶失败国家的公主,这其实就相当于是树立精神支柱,给人一种我们并未被彻底灭国的错觉,从而使得发生动乱的几率大大减少,让新打下来的领土能够顺利的纳入到自家版图之中。
如今毗湿奴便是罗睺选出来给印度众神的精神支柱,罗睺选择他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印度大世界影响力最大,最能够得到众神认可的便是原本的三神王和八大守护神,因此选择这个精神支柱只能从他们之中入手,八大守护神之中大部分属于独行侠,威望虽有却不足以服众,能够得到众人认可的只有天帝因陀罗。
换句话说罗睺的候选人一开始有四个,梵天、毗湿奴、湿婆和因陀罗,这其中梵天太过理性,这从他刚才的表现就能够看出,太过理性的人往往不如感性的人可靠,因为理性的人容易将所有的东西都明码标价,一旦有人出的价格高过他的心理价位,那么他自然而然的会选择价高的一方,价高者得在做生意上没错,但若是在树立精神支柱上那可是极为不利于罗睺管理,所以梵天第一个排除了。
梵天是太过理性,而湿婆却是太过于感性,湿婆做事虽然也会多加思考,但她的出发点却往往开始于感性,这就好比某人突然看中了某样东西想要买下来,这是感性的开始,而后面他想方设法存钱、借钱、赚钱则是理性的过程,但他的理性却是为感性服务,这种人往往缺乏长远的眼光,所以罗睺也把湿婆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