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八十九章人生得意须尽欢(2/4)

在当时调步、机枪弹药通用的同时,还调步、机枪供弹通用,应该说是一个相当超前的观念,当然也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观念。步、机枪同弹药、同供弹,打开一箱弹药,步枪手可以直接使用,机枪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战斗中,可以把步枪手的枪弹收集起来供机枪使用;机枪坏了,或为了节省弹药,可以把剩下的枪弹分给步枪手使用。

首先,自动武班、组,必定增大一线步兵的弹药消耗量,因此必须考虑由此带来的弹药保障问题。在此之前,日本陆军一线步兵的班、组没有装备过自动武,都是使用手动“三零”式步枪或“三八”式步枪。弹药保障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弹药的数量问题,即要确保“够用”;其二是弹药的型号问题,即要确保“通用”而“通用”又是确保“弹药保障”的本要求。步枪和机枪使用同一枪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战斗中弹药保障的方便

机枪作为自动武,要能通用步枪这支非自动武的5发弹夹,这就意味着这轻机枪必须实现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其一,必须有一个能够承载和储放步枪5发弹夹的平台;其二,必须能够满足机枪自动击的要求,并能把步枪弹夹式供弹上的枪弹连续不断地送弹位置。围绕军方的战技要求,打造日本的第一型制式轻机枪。

第二,日本陆军还一步考虑了一线步兵在战斗中使用弹药的方便问题。要求这一型即将编一线步兵班、组的自动武,应使用与步枪一样的供弹。也就是说,机枪要使用步枪用5发装的弹夹供弹。步兵就实现了供弹通用,不仅可以一步提弹药保障的方便,而且也简化了工厂生产特别是弹药包装方面的环节,难怪在战争年代缴获的整箱日本6。5mm步枪弹,都是把枪弹装在弹夹上(一个弹夹5发)一同存放,几乎从来没有散弹包装的,而这样在战场上一开箱就能直接供步枪和轻机枪同时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军事大国现了新一军备竞赛和军事思想变革的风。日本为了增一线徒步步兵的火力,效仿欧军队的法,日本开始为步兵班、组设计一型由1~2人作使用的自动武…轻机枪。日本陆军对这一型轻机枪的总战技要求,至少了如下考虑:

在自动方式上“歪把”采用了导气式工作原理,其自动机组件的总结构以及动作原理,基本上是当时乃至当今世界各国机枪普遍采用的方式。

从“歪把”的结构设计上看,有两个非常显着的特:一是力图最大限度地遵从并且创造地实现军方对战技能的要求;二是力图最大限度地收并且创造地运用当时世界上先的枪械原理。

“歪把”如此与众不同首先要从当时日军对一线步兵班、组支持武的战术使命和战术要求说起。

“歪把”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轻机枪,主要是在供弹方式上独树一帜。当然,这也是“歪把”最大的特所在。对于使用5发弹夹的非自动步枪来说,其装、退弹的程序是在完全手动的情况下完成的:要自动地完成使用弹夹装填发的程序,就必须解决自动地向枪内压弹和自动地把空弹夹排来这两个关键的技术,而且,这个过程还必须不断地重复以适应机枪连续发的要求。同时,为了确保一定的火力持续,供弹装置必须一次放数个装满5发枪弹的弹夹,而且又必须逐个弹夹压弹,一发一发地膛。这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既各自功又密不可分,哪一个环节了问题,都将导致整个供弹系统现故障。为了达到战技要求“歪把”采用了一个能从上面装6个弹夹(合计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装弹机。在这个“漏斗”的前面,装有一个带弹簧轴的压弹盖板,当要向“漏斗”中装枪弹时,先向前上方扳开压弹盖板,接着向“漏斗”中放6个弹夹,然

质特征。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采用了类似传统步枪枪托的“枪颈”同时由于其瞄准基线偏于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歪脖,所以将本来就十分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以使枪托的位置能满足抵肩据枪瞄准的人机工程。这就是“歪把”的由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