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改旗(2/2)

再看画里那两个人,一个怒目横眉,一个态势熏天,形神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吴端着画布痴痴端详,不住说:“妙,妙啊…”阎立本笑:“吴贤弟这几下又何尝不是神来之笔?”

王羲之拈着笔,面带微笑在李白原来的字上修改起来,因为画布有限,重写地方肯定是不够,再说看着也不像话,我们是育才文武学校,又不是育育才才文文武武…学校,校园再大,名字也不能带回音啊。

柳公权,也不说话,提笔就写,看来是早就酝酿足了情绪,于是“武学校”这三个字就在他手底下重新人(字)了。我现在才想起来,人们老说“颜柳骨”我只知这个典故说的是有两个人书法好,至于是哪两个人真没细问过,看来这“柳骨”多半就是说柳公权,后三个字经他一写,格外峥嵘,连我这外行都看得津津有味,尤其那个“武”字,真是剑弩张,看着就带

王羲之接过画布,又拿起一支笔来,说:“画是好了,只是这字着实丑陋,羲之不才,擅主张帮你改了吧。”

阎立本不接那笔,伸右手,用小指撩了,在旗中两个人脸上刮了几下,随即搓着手:“呵呵,大功告成。”

也很想亲睹阎立本风采,把画笔又往前递了递:“阎兄请。”

后来我才知,吴不但和李白认识,而且大李白20,叫诗仙小白呢…

我小声嘀咕:“那可是李白的真迹…”

听了,呵呵笑:“是小白写的呀,难怪如此飘逸,你放心,我跟他乃是旧识,你就说是我主张改地,他绝不会怪罪于你,再说能得羲之兄的墨宝,那是三生有幸的事啊。”

一边:“字还写得这么丑!”

阎立本笑了笑:“不用左一个大师右一个大师的,我痴长你几岁,就厚颜称你声贤弟吧。”

艺术是相通的…是没有国界,不分族地,现在看来,时间跨度也不是问题。吴真是目光如炬啊!

也不抬:“没那工夫。”他见附近没,就把喝剩下的半瓶可乐往墨盒里倒了,研了几下,蘸好了笔,在那小人儿周和太上细心地描了几下,布料扩印,刹那间多了几分山意境,把那两个人衬托得立起来,吴画完把笔递给阎立本:“至于人,那是非阎大师不可了。”我刚才听他们闲聊相互捧,也知这个阎立本最擅长画人,尤其是神态。

而这时我已经把这面校旗仔细地面冲里折好小心地揣到怀里了…

在他们的监视下,我只好苦着脸把旗又升上去,我们地大旗迎风招展,旗中,两个人势成火,最妙的是平分秋之下居然能让人有意无意地会到那个小人儿的奋发神,形态真程度已经超越三维动画,远远看去,简直就像在杆上挂了俩真人…恐怖的。至于旁边的字,外行人不作评论,但是后来虽然挂的都是复制品,我们的校旗仍屡遭盗窃,这雅贼我们抓了不少,但还不能打,因为都是些电视上经常面的人,最后我们只得把很多画协书协一些市内知名人士列本校不迎名单…

四个老各施绝技完毕,相互一笑,然后齐声跟我说:“挂起来我们看看。”

找了块平坦的地方把画放下,自己也盘坐到地上,从怀里掏画笔和一盒墨来,喃喃:“我实在是不忍心看你天天丢人,帮你添几笔吧。”



我凑上前去讨好地说:“您脆帮我重画一幅呗。”

所以王羲之只在原来的字上把边角拓开,使每一个字看上去都像是重写的一样,王大神看来酒喝得正好,心情也愉悦,随手几笔先把“亡月”连在一块,使我们学校回归本名,再抹勾提腕,把“才文”两个字也勾画来,再看“育才文”这三个字…我也看不好坏来,但至少看上去是浑然天成了,王羲之忍不住:“嗯,今日这三个字,写得竟比《兰亭序》还满意几分。”他得意之际正要把下面的字也描来,一看到柳公权在边上跃跃试,便把笔递过去:“剩下的就有劳柳老弟了。”

毕竟是艺术大师,吴很快就理解了我的意思,说:“寓意是好的,就是画功太差了,画这画的人超不过10岁吧?”

我老老实实地指着说:“这是一个小人儿,这是一个大人,因为我们是一个文武学校,所以代表面对恶势力不妥协不害怕的境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