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2/5)

于艳梅说:“啊,那真是不错啦!我有印象了,你的那篇散文,我是看到过。你们中文系的,都能写的,好多人都在报上发表过文章了。”

魏正东是王一鸣的老乡,两个人都在河川县中读书,王一鸣是文科班的尖,而魏正东是理科班的尖,到了参加考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经验,不敢报那些省外的名校,怕录取不上还要复读。于是不约而同地报了清江大学。暑假回家的时候,所有河川县的学生,都喜一起乘火车,大家互相照应着,一起买票,挤火车,爬窗。那个时候,通非常不发达,汽车少,票价还贵。火车票,用学生证半价就可以买到。从省城到河川县城,坐那绿的火车,也就是慢车,300公里的路,需要六个多小时。有人伴,大家就有说有笑的,也不寂寞了。这样,王一鸣就和魏正东渐渐熟悉了起来。在学校时,魏正东也经常写文章,不过他的文章,理论文章多些,有的观还相当尖锐,在校报上发不来。他就把自己的文章投去,结果在许多大型学术期刊上却发表来了,一时间成了学校的轰动新闻。

王一鸣说:“是,大分是散文,我曾经写过一篇《家乡的河》的散文,先在校报上发表的,后来省报也用了,还给我付了25元的稿费呢!”

王一鸣陪于艳梅坐下来,两个人第一次接,双方都有些拘谨,小龙还在看电视,三岁的小孩,他还不懂什么事情。边看电视,嘴里边吃着东西,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的屏幕。

王一鸣说:“我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不会写哪成!你们经济系的也不错啊,学生会主席魏正东你认识吧,我们一届的,也是我们河川县的,我们算是老乡吧。”

现在于艳丽愿意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自己女朋友,不就是冲着自己的这个份。如果自己像魏正东一样,是个普通的研究人员,估计对方就要重新考虑了。

王一鸣第一次喝这样档次的红酒,他原来在家里喝的,都是块把钱一瓶的酒,逢年过节,农村人才拿一瓶招待客人。那酒黏黏的,甜得很。

“他是平的,就是思想激些,学校有些领导看不惯他,才把他分得很差。他的成绩,可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问题也没有。不过现在也好的,可以安心读书,作研究,适合他的。”王一鸣随声附和着。

两个人毕竟是一个学校的,虽然王一鸣比于艳梅两届,但学校的事情,还是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的。

现在这红酒,放在脚杯里,像玫瑰的颜,非常好看,喝在嘴里不甜,相反倒有一天然的味。这样的酒王一鸣在百货商店里看到过,价格吓人,一瓶要十几块钱,有的要几十块钱,不是王一鸣这样的人可以消费起的。

“认识,听说毕业后分到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了。我听过他讲话,有激情的。听说他读了不少的书,列原著都能背了,都叫他‘老夫’。在学校好多人都佩服他,说他学问大,在全国的学术期刊上都发表文章了。”于艳梅说。

于艳丽看妹妹和王一鸣聊得投机,估计有戏,也很兴,特意拿一瓶红酒,打开让王一鸣喝,她和于艳梅,一人也倒了一杯。

于艳梅说:“看过,我们宿舍有一份,我想起来了,我在上面是看到过你的名字,写的是什么东西,我想不起来了,是散文吧?”

王一鸣在于艳丽的劝说下,连喝了几杯,渐渐到浑,就不敢喝了。吃了不少的

了,今天你们就算是认识了,有时间常联系。”说完就站了起来,说“你们随便聊,我去准备饭,我们上就开饭。”

王一鸣和于艳梅随便地聊着,双方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放松,渐渐发现,两个人确实有不少的共同语言。等于艳丽准备好饭菜,端上桌的时候,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脸上的表情也放松了许多。

王一鸣却不一样,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虽然的是最不起的秘书,但在省委大院里,份特殊,去了人家一听你在省委混,立即对你看一。社会地位明显不一样。

王一鸣咳了一声,就没事找话说:“学校的校报你看过吗?我在学校时,过副主编的,那是业余时间兼职,曾写过些文章的。”

大学毕业后,有的学校领导看他是个搞研究的材料,就想让他留校。但他不愿意教书,所以选择了去研究所上班,自由,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看书。王一鸣曾经到研究所找过他,两个人还吃了一顿饭。听他的话味,魏正东对他的工作还是不满意,现在恋也不谈,正在准备复习考研究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