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大概是同学或者朋友,总之认识的,旁若无人地聊着。贺青松也不认识谁,干坐了一会儿之后就主动地去和坐在他旁边的一名男子搭讪,问他哪个大学毕业的,原来在哪工作,只可惜人家把他当对手,反应冷淡。
上午安排的是试讲。贺青松落落大方,讲课生动有趣,安排合理,得到了考官的一致认可,顺利地进入了下一轮考试:面试。
下午面试也比较顺利。贺青松进去之后,先给5位面试官鞠了个躬,再给每位面试官派发一份简历,然后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
“请坐吧。”一位面试官说道。
“刚才你说你有个外号叫‘贺考考’,这个外号蛮有意思的,说说你这个外号的由来吧,是不是因为你每次考试都特别厉害而获得此称号的?”坐在中间的面试官面带微笑地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其他4位面试官也都面带笑容地看着贺青松。
“获得如此殊荣,并不是因为我考试厉害,而是因为我大学期间见什么考什么,入学一年就拿了好几个证书,所以同学们就赐了这么个外号给我。”
贺青松把这一外号称之为殊荣,让在座的面试官都觉得挺有趣,笑得比刚才更灿烂了。不过,只灿烂了那么一会儿,他们就收起了笑容。
“那么,贺先生,现在不少学生喜欢给同学甚至老师起外号,这样做,很可能会伤害到同学、师生间的感情,作为老师,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坐在中间的一个女面试官发问道。
贺青松在心里笑了下,真是没想到啊,面试的第二个问题居然是和外号有关的。他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说:“起外号这种事情不仅在学生中存在,就是在成人之间,在同事之间也是存在的,这似乎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对于学生给同学给老师起外号,我认为,明令禁止是行不通的,也是毫无必要的,只要教育、引导得当,它不仅不会伤害同学感情、师生感情,反而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促进彼此的感情。比如,某个学生作文好,同学们给他起外号叫‘才子’,再比如,某个学生数学好,同学们叫他‘华罗庚’,再比如某个学生爱说笑话,同学们叫他‘笑星’,这样的外号都不错,被起外号的人也接受得了。反过来,以人家的缺陷和不良习惯作为外号名称这种做法就不可取了,如长得胖叫‘胖子’、‘胖墩’甚至叫人家‘肥猪’,长得矮叫人家‘土行孙’,女教师因为严肃就起外号‘巫婆’,对于这些行为,作为老师一定要对起外号的学生提出严肃的批评,并令其向当事人道歉。总之,要教育学生不要总看到同学的缺点,而要多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就是起外号,也要在外号中体现出对同学的一种肯定、赞美和鼓励。”
五位面试官都露出了赞许的神情。
贺青松对自己的回答打了9分。
“贺先生,对这次招聘的老师,我们有半年的试用期,如果试用期结束我们告诉你你不适合这份工作时,你会怎么办?”一位年纪略大点的男子问道。
贺青松又在心里笑了下,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自己不久前复习过的一道题。其实这也不奇怪,这样的问题放在哪个行业作为面试题都合适,公务员面试可以用,学校招老师可以用,企业招员工也可以用。
“首先,我会非常感谢贵校领导给了我在贵校工作六个月的宝贵机会,这六个月,让我认识了很多学生,结识了很多同事、朋友,让我度过了很多愉快的时光;其次,我会要求贵校把我的缺点和不足一一指出来,这样我就能够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使自己以后找到了新工作不至于再次丢掉饭碗;最后,我会提出辞职。再补充一点,如果贵校说我不适合当老师,那以后再找工作也不会找老师这类工作而是选择改行,做自己适合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