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这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两颗重磅炸弹。从社会学的观
来,活着的人,总是有所顾忌和恐惧的。他可以不考虑自己死活,但会考虑亲人。在决定审讯策略时,知
程贵
不会轻易缴械投降,也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第一审讯人的责任落实给谁?第一
初审能不能“镇住”程贵
?都是支队长考虑的问题。
=================================ps:求票求收藏!吐槽拉书迷,粉丝无上限!
支队长,你不也问过他是谁吗,听说过吧?”介绍中隐藏着另一
暗示,让他的脑海中立即浮起一个
大的问号:专案组到底知不知
他们几个究竟还有谁?
日记本有二百多页,足有十几万字,一本长篇小说的容量,字迹有些潦草,并不影响已经习惯于打印稿的柳雅致阅读。记录的内容由四大
分组成,依次是“我的自白”、“作案记录”、“遗嘱”和“后记”一望而知其职业是什么,连日记都搞得跟小说形式差不多,除了后记尚是空白,其他
分均有密密匝匝的文字充填其中。
无广告,,书-,
也没有问枪。
柳雅致睁大了
睛,遥望着东方黎明中的天际。
毕业于名牌
校的柳雅致,当了这么多年记者,加上在běi
两年多,也算个
有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老记”了,她曾从事过省外贸
的对外宣传工作,后转战各地参加过省公安厅组织的记者采访团对战斗在第一线与各
犯罪集团较量的基层民警采访,接
过不同罪犯,练就了过人的笔锋和胆量,写过不少获奖新闻,为《滨江都市报》赢得了极大声誉,个人也数次获得有关
门表彰。
她平时在公开场合从不
烟,自己也不备女士烟,只在被一些思考的事情困扰中,在家里才会偶尔拿
同居未婚夫的香烟
上一两支。今天过量了,尽
每支她只
三五
。
黄昏在不知不觉中来临,只是程贵
觉不到这一切。
支队长显然不是不经意地提
了他的战友赵吉林。
实际上对彻底侦破全案非常关键,没有人怀疑程贵
的智商。由于侦查阶段的严密和决策的果断,在程贵
无任何察觉的情况下,迅速对他及其相关地
采取了措施从而缴获了重要罪证。这一切,程贵
是完全能够想到后果的,他咬牙不讲,死
抗,但那个《我的犯罪日记》会让警方对他(同伙?)所犯罪行一目了然。唯一让他稍
庆幸的是,里面他光记时间和经过,其他人则用阿拉伯数字或“兄弟”表示,他估计公安局暂时还查不
同伙都有谁。
日记本里面的内容已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日记本十六开大小,很时髦的麻面那
,可以上锁,可能是由于保
不善或经常使用,她和支队长一样注意到边缘已经有些破损,单从日记本来,丝毫没有特别之
。不过,从专业的角度,它又是很漂亮的一个正宗采访本!这让柳雅致一开始拿在手里就
到熟悉和亲切。
她在省新闻
版署

的档案上全是成绩,是全省九个地区十大“名记”中最优秀的记者之一。但实话说,程贵
这样的犯罪嫌疑人她也是第一次碰到。
这个日记本这么轻而易举就落到自己手里,她就更没想到。过之后,现在再想想支队长当时说的那一番话,柳雅致心里似乎另有了
悟。她觉得事情非常
人意料,由这个日记本在她心里引起的震动不亚于案件本
。由于一夜未睡,始终抱着日记本在沙发上,现在她
到浑
无力,却仍然一
儿睡意没有,反而
睛亮晶晶的,有些异常。
初审,支队长既不奢求有所突破,也不希望
成夹生饭。审讯人员在与程贵
较量的第一个回合中,至此不
不慢只打
了两张牌:一是让他为“亲人”想想,一是他的“战友”赵小鬼儿。
茶几上的大号玻璃烟灰缸里借着窗外的光上去象一座假山盒景,大
分都是
了几
碾灭的大半支香烟。
程贵
一声不吭地埋
刘海洋的中华烟。
扉页上赫然写着的“我的犯罪日记”几个笔划
重的大字就不能不让人惊诧莫名了。
不过,警方没有顺着《犯罪日记》追问他一句什么。
整个采访,原先拟定的提纲一条也没用上,几乎支队长把他想说的话说完“采访”也就结束了,这是柳雅致见刘海洋前完全没有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