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程度上相重合,当然出口竞争并不一定意味着华夏出口衰减。进口国自身的经济状况也同样重要,我相信华夏产品在欧美市场上的表现,应该能保持强劲的增长。”
能在体制内走到邓老、齐老和刘老等人这一步的干部,无不是有着真才实学并经验丰富的政界大佬,杨杰听齐老这么一说,心中佩服之余,也对这些老同志仍旧关心国事政事,为国家发展建设发挥余力提供经验意见的行为感到感激。
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些老同志们历经风云经验丰富,在很多方面都比现在的领导人们更有魄力和经验,这也是为什么遇到一些国家发展的大事,领导们会征询老同志们意见的其中一个原因。
“齐爷爷说的对,制造业是我国发展的重心,机械制品的出口一定会持续增长,这也是我们通过行业发展格局调整。进行宏观调控,避免其他行业过速发展的原因。”杨杰知道华夏自从建国起就一直非常重视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
机械制品的出口这些年来增长率一直在提高,从另一方面说,华夏跟南洋很多国家都不同,特殊的社会体制。封闭的发展环境,以及政策引导下的宏观经济建设,这些都跟南洋国家不同,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能集全国之力应对。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特点。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让我们有了较大的抵御南洋金融危机影响的能力。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这些都让我们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制造强国迈进。
除开出口的影响外,金融危机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也很大,资本外流是南洋危机对华夏所造成的另外一个不利影响。华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所流通的国家债券的收益溢价提高,投资于华夏的风险溢价提高,将会导致大量资本外逃。
因此金融危机将会加大华夏招商引资的工作难度,随着各国的经济复苏,对华夏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其既在国际市场上已开始形成一定的竞争,又改变了外资在危机之后对华夏的悲观预期。”杨杰说的这些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有些深奥,可是对这些执掌国家多年的政界大佬来说,却并不难理解。
说到底其实就是外资撤离华夏,导致华夏经济发展减慢,这对于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华夏来说,不得不说是一次考验。
“金融危机还会导致华夏宏观经济的衰退和通货紧缩。从9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高涨,其中存在明显的政府干预色彩,与以往所不同的是其通过干预银行来实现,这与南洋爆发危机的国家的做法相类似。
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大幅度降低了借款的成本,信贷的高速增长使固定资产投资从‘六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百分之19。4和‘七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百分之16。5,一下子跃升为‘八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百分之36。9。
这些投资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立项时便未仔细考察,以后的运营也缺乏效率,从而造成了目前比较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在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情况下,企业不容易找到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呆帐的上升使银行内部实行了贷款风险责任制度,银行自然会出现惜贷的现象。
需求的疲软使企业的市场价值缩水,银行愈加惜贷,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企业开工不足,对劳动力的使用有限,职工收入下降,进一步加剧消费需求不足,反过来又强化了生产过剩、投资需求不足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南洋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华夏出口的下降,会加剧国内萧条的程度,固定汇率下进口又将国际上的通货紧缩传递到国内,信用紧缩使进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从而削弱了出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