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得有些得意洋洋。两天来他一直坐在临时指挥部里,通过先进的通信设施,调动起士兵来就像是挪动手里的棋子一样便捷。
美军第三装甲师师长巴克也深有同感。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波通信中继系统,他的部队同第十八空降军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和默契的配合,取得了比意想中还要辉煌的战果。
的确,通过超高频卫星通信、自动数字网络、国防数据网络、战术通讯交换网和全球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以及全球定位导航报告系统等设备和技术,美国把萨达姆的大部分地面行动都置于自己的眼皮底下,从容指挥,稳操胜券。两天来,美军通过这些通信系统每天进行100多万次电话呼叫和电文往来。
然而,灾难正在降临。在几乎相差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第一骑兵师和第三装甲师都遭到了巡航导弹的袭击,造成了人员和装备的严重损失。奇怪的是,导弹不是伊拉克方面发射来的,而是来自己方。
很快查明“黑客”侵入了GPS全球定位系统的计算机中心关键部位,并修改了其中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数据。从B-2飞机上发射的巡航导弹,在飞行一段时间后很快改变方向,飞向了自家人的头顶。
这正是国防部一直担心的利用GPS进行逆导航的问题。现在,灾难终于降临了。
到了这时,亨廷顿和巴克才想起前不久一位高级军官在战前的一次会议上说的话:“科学技术的进步既使我们强大,同时也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弱小。许多脆弱的高技术设备和设施,尤其是依赖计算机指挥和控制的通信和网络防空系统,一旦系统失灵或遭到攻击,我们就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航行在红海和地中海的军舰也遭到了“黑客”的攻击。
“黑客”通过因特网进入了十余艘军舰的计算机系统,并向其发送了电子邮件。计算机立即将接到的这一新指令送到舰载指挥控制中心。指挥中心又启动了发射导弹的程序。
结果是,红海和地中海上的英美军舰用导弹发生了互相攻击。共有三艘战舰沉没,11艘受到重创。
…
关于计算机战争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但谁也没有想到,伊拉克的反击会来得这么快,这么有力。谁也没有想到的欧洲某国的一个在地图上连名字都没有的小镇,两名戴着眼镜的电脑神童正在利用他们精湛的技术对美国国内和海湾地区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和破坏。他们开价两百万美元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寻找游戏一样的刺激。
他们确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战争”他们,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黑客”之一,比百万雄师还要强大。
虽然,他们的做法,只能给美国人制造混乱,不能决定战局最终的胜负,但他们还是被已经取得的一个个成功激动得兴奋不已。
30小时后,当美国的计算机网络部队经过艰苦的搜索,最终将“黑客”查获时,美军已经遭受了重大损失。
仅敌我识别系统的紊乱,就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
C3I系统因为被逻辑炸弹攻击,出现了瘫痪和混乱,各部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这使伊军空中和地面部队的攻击有效起来。
所幸的是,美军所有的核导弹都安然躺在自己的窝中,还没有在计算机的错误命令下腾空而起。
地面行动空袭进行到第四天时,地面战斗便提前开始了。
其实,美军并没有过早卷入地面战斗的打算,而是更加希望通过空袭摧毁伊拉克的军力。但萨达姆吸取上次海湾战争的教训,决心首先发起地面攻击,在地面上和美军绞在一起,使敌人的空军难以确定打击目标。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伊军的飞机、导弹和坦克部队突袭了沙特和科威特,大规模地摧毁波斯湾沿岸的机场、港口、海水净化设施和石油加工、储存、再分配设施,以及美军可以依赖的后勤服务设施。
燃烧的油井和被炮弹摧毁的输油管在大口大口地喷着黑烟,整个沙漠上空被烟云遮得严严实实。在宽达数百公里的战线上,伊军巨大的钢铁洪流同时向前推进,浩浩大漠,顿时掀起滚滚狼烟。
在这种情况下,盟军最高指挥官下令美军地面部队立即投入了战斗。
这天夜里,一支特遣队的M1M2+S坦克和M2A3+S步兵战车,隆隆驶向伊军阵地。
部队的行进得到了卫星、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配合。
在一辆坦克中,炮塔随着车长罗伯特搜索敌目标的目光而不停地转动。其他特遣队车辆的图像,清楚地显示在罗伯特面前的第二代前视红外瞄准器的显示屏上。
这些图像的四周有琥珀色亮光,表明它们是友邻车辆。
罗伯特检查了一遍,发现车辆间信息传输系统(IVIS)的工作正常。
敌阵地的情况,已被无人驾驶机和“科曼奇”直升机捕捉,并被地面作战指挥中心核对和经数据处理,以极快的速度传到坦克和步兵战车上。坦克和战车将接到的数据,通过数据兼容调制解调器迅速转换成目标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