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随时监看乔治·史密斯的意识情况,在非常情况发生时做应急处理,没想到竟被指定就地进行手术。他内心惊讶,准备仓促,但脸上毫不变色,心中反有庆幸的想法:反正失败了不能算是自己的过错,可一旦成功,则受益无限——就算这个益处里面不包含任何与那一半财产相关的东西也是一样。
“我的手的移动是连续的,经过了空间中的每一个点,对不对?”
看到史密斯先生再次象征性地“点头”主治医师顺手在“活动能力”那一格里画了一个小横杠。这些工作本来电脑可以做得更好,但传统的主治医师总喜欢自己手里有一份实在的直观资料。这份表格上的空格几乎被画满了,大部分都是诸如“视觉能力”“活动能力”一类的判定项。
“可是电脑对于这些点的描述可不是连续的,它就是再精确,给出的也只是一幅幅不连续的照片而已。”
“可一经过放映机的处理就连贯起来了。”
“不错,电影就是这样欺骗我们的。”主治医师一下就听懂了史密斯那看似没头没脑的话,这说明史密斯本人也很敏锐地理解了主治医师的话,主治医师不禁咧开嘴笑了出来。“可现在咱们是实打实地要利用电脑来存放您的意识,总不能自己骗自己。”
乔治·史密斯先生也愉快地笑了,表示接受主治医师的这一解释——其实这是一个著名的假象,当主治医师在用极其通俗的语言与这位阔佬插科打诨的时候,他没有传达有关“如何用离散的模式复制一个连续系统”的任何信息,也许他认为这一点实在无法向一个外行讲清楚。史密斯先生本来还想再问些什么,但主治医师轻轻地抚阖上他的眼皮。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进行意识转移工作了,您最好还是休息一下。”
【5】
网络意识兴起于本世纪40年代,准确地说是30年代末。一些先锋电脑学家从上个世纪就开始叫嚣意识的可保存性与可转移性,并详细探讨了利用无机载体保有有机意识的操作可行性。
由于人类只是自然界数亿年来无目的“实验”的产物,在许多方面发展得并不完善,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改进的途径有许多种,诸如利用物理、生物化学或者生物医学等方法。
当然以上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更换器官只是对现有躯体的一种消极修补,生化研究则是对自然界的重复模仿,同时我们知道,任何生物的能力都有其发展极限,而且利用纯生物技术还会使这种进展过于缓慢。
对于传统改进方法的改进,有赖于人类对自我存在概念认识上的提高。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人类可以局部地利用假肢和替换人造器官,同时并不因此而改变人的本性,因为载体的更换并不涉及思维本身的质变。
那么更进一步的做法当然就是——胆子不妨再大一点——更换人脑这个特殊的器官。
目前主治医师为史密斯先生所做的,正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延伸。
有一点应该说明,所谓“网络意识”只是就储存和承载它的“仓库”而言的,因为时值今日已经不可能有哪个人的意识还能够保存在一块孤立的硬盘当中,自由的遨游已经成为这种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如果针对这种形态的意识的性质特征而不是居住场所来命名的话,那么更合适的称谓应该是——
“电子意识”
准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备皮的步骤简捷迅速,因为史密斯几乎是个秃头,要做的只是在他脑袋上包上块无菌纱布。这时主治医师转头示意了一下,旁边的第一助手开始工作。
一助从事的是纯生理部分,说简单了就是在外颅——或者说是“脑壳”——的适合部位凿洞。这部分工作本来主治医师可以不必在场,但史密斯先生的手术毕竟非同小可,还是亲眼看看比较放心。一助的工作结束之后,主治医师才换上一副新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