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无论任何国籍,只要申请入境一律照准。)他的大学教育在德国完成,并且取得理工博士学位,回瑞士即在首都伯恩,一家闻名的照相器材制造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
对一个刚满二十五岁的青年来说,这职位是相当令人羡慕的,可以称得上是少年得志。
尤其希伯德读的是理工,学以致用,正可一展所长。公司方面对他也很器重,不到两年光景,已升为工程师。
他不仅对本身工作非常热衷,更对摄影发生浓厚兴越,几乎已达到入迷的程度。
有一次,意大利著名艳星苏菲亚罗兰,随外景队前来拍摄新片,应邀到希伯德任职的公司参观。
那天,整个公司为之轰动,人人争睹这位国际红星的庐山其面目。酒会更是盛况空前,非常热闹。
在影迷的热烈要求下,这位艳星来了段歌舞即兴表演。
希伯德正好站在附近,被她拉入场中做舞伴。
酒会的全部进行过程,由专人以一架摄影机拍摄下来,其中自然包括希伯德与苏菲亚罗兰的那场精彩表演。
尤其是舞毕时,那位意大利艳星以热吻表示谢意,更使希伯德受宠若惊,决定要留下一个“拷贝”珍藏,作为永久纪念。
不幸的是冲印室的工作人员一时不慎,引起一场小火警,竞将拍摄的底片全部付之一炬。
这使希伯德非常懊丧和气恼,但底片已经全部烧毁,不像拍电影,可以重新搭起布景,集合所有演员,重新再拍摄这场戏。
希伯德珍惜酒会的每一个镜头,尤其是他与苏菲亚罗兰的那段精彩表演,以及那位意大利艳星的热吻。
可惜一切已成过去,只留给他一段回忆。
事后,希伯德经常独自来到当日酒会的会场,面对空空荡荡的大厅发呆,脑际不断浮现那盛大的热闹场面。造成他心理上的遗憾,是因为底片烧毁,不可能重拍。
刹那间,他突发异想:如果能发明一种特殊的摄影机,或是录影机,就像不可思议的“时光隧道”一样,把曾经在这大厅里发生过的景象,以“追忆”的技术重新拍摄下来呢?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到目前为止,以现有的人类智慧和科技,尚未发展到这种纯属幻想的成就。
以后的日子里,他不断地为这问题所困扰。
在理论上,摄影的原理,是利用装有双凸透镜的镜头,将影像摄入,使底片受到感光。再以药水处理,冲洗;曝晒等过程,印于照相纸上即成照片。
换句话说,景象已成过去,即无法再摄取到。
希伯德便决心要突破这种时空的障碍,把已经消失的景象“追回”
因为他认为照相、摄影或录影,共同之点就是把镜头前的景象摄取到,事后景象虽已消失,成为过去,但冲印出的照片,影片或录影带,仍可使当时的景象重显。
而他更相信,既已出现过的景象,虽因时空转移而不复见。但是,不可否认的,这种景象必然曾经存在于当时的时空。
如果他能突破旧有的时空观念,而他的“追忆”观念能成立,也就是说,以超高度的科技,发明一种“追忆摄影机”那么所有事过境迁的景象,都会重视于人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