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前言(2/2)

或许有一句老话可以用:“命不该绝”这是承认命运存在的说法,说起来相当玄:命不该绝的,自然会在一念之间,决定外,命里该绝的,就会留下来。

那么,为甚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几乎是所有人,都那么焦急地想知自己的将来。

面包,再驾车回去时,整座大厦已经消失,而她虽然震愕绝,却也逃过了被压死的噩运。

再用上面那两个例,那位青年,若是通过了某方法,早已知他会在倾坍的大厦中被压死,他自然不会再在那晚上留在家中,谁也不会明知要压死而还留在那里等死。

前因既然牵涉的范围如此之广,有可能一一了解清楚吗?更何况每一个前因的形成,又有上亿的形成这个前因的因素在,牵扯开去,若用数值来表示,简直就是无穷大,实在无法计算——那便在理论上,也无法确立可以计算的可能!

我的回答,可能不能使发问者到满意,但是那是我唯一的答案。

命里注定的说法,忽略了众多因素的存在,是一太过简单的说法。像那位少妇,她忽然想起了要吃某,自然是因为她怀,那是妇某生活上的特徵之一。如果她未曾怀?自然一切都改变了,而就算是生理正常的男女,怀也是一个复杂无比的过程,她恰好怀了,命运就不同,如果她没有怀,自然又不同。

她决定是不是要冒着风雨去买面包,一定也曾考虑过,而决定去还是不去,也只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可就是这一念之间,决定了她一生未来的命运。

好了,就算未来命运真可以推算来,那又怎么样?接下来的,自然了问题的第三层次。那就是:知了未来的命运,能改变吗?若是不能改变,知了又怎么样?

谈话结束之后不多几天,就开始发生了我如今名之为《命运》,要记述下来的那个故事。

所以,大厦倾坍时,他不会被压死。

所以在理论上说,要藉不论是哪一方法,推算未来的命运,都必须把所有的前因,全正确无误地推算来,才能达到唯一的正确结果。

我的答案是:“我没有结论。我的意见已经简单地表达了来,大家也不能在我的意见之中,得任何的结论。”

但是,所有人,古代的、现代的,焦急地要提早知

那么,就是推算不准确了,因为推算,算到他要死在那次灾难之中。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逻辑问题:如果算来的结果可以改变,那么算来的结果,就绝不准确,不但不准确,而在大多数的情形之下,还会截然相反。

结果是:他没有死在那次灾难之中。

既然,预知未来命运,只有两个可能:(一)不准确!(二)准确,但痛苦莫名。

关于人的未来命运,是否可知,大上的情形,就如上述。

所以,他会离开。

那位青年又:“那么——“

以下,才真正是《命运》的开始。

将来终归会来,任何人,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都可以清清楚楚知有甚么事曾发生。

但是,为甚么呢?没有答案,有,也还是一句老话:命里注定。

我记述的故事,很少有那么长的前言。这洋洋数千字的前言,是我一次和若大学生的谈话:受过等现代教育的年轻人,对玄学上的事发生兴趣,想听听我的意见,所以才有了这一次谈话。当时所举的例还要多,但现在为了急于记述《命运》这个故事,所以从略。

所谓前因后果,前因有千千万万,恰好是那样,才有那样的结果,前因稍有一项变动,结果就不同。

好了,就算有某方法,真可以括一切,推算未来;或者,像我在《天书》中记述的那样,地球上在行的一切,只不过是一“镜”早已在遥远的其他地方发生过的,那自然也可以藉着早已发生过的纪录,来知将来发生的事。

那次谈话结束,有一位青年问:“那么,卫斯理先生,你的结论是甚么呢?”

而如果推算来的结果准确无误,那就不会更改,不能变动。然而,那就是对一个已知了自己未来命运的人最痛苦的煎熬。在《丛林之神》这个故事中,就曾对一个有预知能力的人的痛苦,作了一句传神的描写:“生活就像是在看一张翻来覆去、不知看了多少遍的旧报纸,乏味到了极!”

我打断了他的话:“是的,那么,甚么是命运,命运是怎么一回事,我没有结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