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大叫了一声。他再度望向秦淮河的双眼中,出现了闪亮的光芒,在这一瞬间,他完全忘了祝英台的事情。他在夜道之上奔跑着,就牵着马的经绳奔跑着,不是为了恋爱的事情,而是为了战争的事情!这件事已经在一瞬间占满了他的脑袋。
“桥!就是桥!”
陈庆之大声叫着:
“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呀!中山王居然想要在淮河之上筑桥!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只要有少数的水军就可以了。在五十四万步兵之中,用半数的人来进行工事的话,大概两、三天就能够筑好浮桥了,然后再以这座浮桥让杨大眼的铁骑能够往南驱驰…”
在路上的行人奇怪的视线注视下。对此浑然不觉的陈庆之就和他
的马一同往皇宫的方向走去。III
就如同他的为人一般,中山王元英进行着壮大的作业,水陆八十万大军在淮河两岸展开,开始构筑起阵营。
如果只在淮河北岸构筑阵营的话,那当梁军在南岸布阵时,就必须要进行淮河的渡河作战了!同时,如果桥头堡要设在南岸的话,那敌军的攻击就会集中于南岸,而为了确保南岸的桥头堡,就一定要从北岸调来援军,不但在渡河时难以防战,就算援军能够一队队地登岸好了,也会被等待着的敌军各个击破的。
那么,将全兵力渡过淮河又如何呢?在未陷落钟离城前就渡河的话,后背就会为敌人所扼,当梁强力的水军进人淮河绝断魏军的补给路之后,魏军就会连粮食也没有地在敌中孤立了。
“这个难题中山王殿下要怎么解决呢中’
对于诸将的疑问,中山王终于示下了解答:
“在淮河之上建立.二座浮桥,密接起南北两岸的阵营!”
有这种事吗?杨大眼、萧宝寅等诸将都瞪大了眼睛。
这两座桥各自排列了三百艘的小舟,上覆厚厚的板子,并以钉和锁固定。长约七百五十步(约一O五①公尺),宽七步(约九点,\/k尺),可供骑兵四列同前进。即使是同样的距离,但以舟渡河和以马过桥的速度完全不同!而且,不只是可用于人马和货物的输送,即使是对敌的水军,也可以从桥上像雨一样地射出箭矢,加上桥可阻断船的航行,对水军的活动有相当地阻碍。
东桥的守将为刘神符,西桥的是公孙祉,两人均为历战的勇将。
这二座桥在二日之内即已完成,魏自夸的铁骑队随即登上西桥,先头并列着的正是杨大眼和潘宝珠。
潘宝珠戴着被称为凤翅盔的女将军用头盔,在甲上还披上了战技。在黑白斑的马上提着长枪,看起来美丽而勇壮。
“潘将军!潘将军!”兵士们以热烈的欢呼声护送着。
本来魏就是北方的骑马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传统上女性就具有很高的地位,在公事上的发言权也很强。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后代的隋和唐,可说中世的中华帝国为女性的时代并不为过。隋的花木兰、唐的平阳公主、樊梨花也都是以武装在战场上驱驰,女性骑马也根本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潘宝珠也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从东桥前进的是萧宝寅,本来东桥是准备用来做后退之用的,因为是刚开始,所以拿来前进也没什么不可以。就这样子,在钟离城的梁军无计可施的情形下,一日之中就有三十万的梁军在淮河南岸展开了。
中山王则在到南岸看了看之后,再度回到了在北岸的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