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耻于父亲的勇者,再加上追的人也不怎么热心,三人就突破了国境亡命至梁。
由于这样的事情,杨大眼的葬仪就变成在梁举行,其墓也在远离故乡的遥远南方。大概就是因此,魏的朝廷才没有给他溢号的吧!杨华后来出仕于梁的朝廷,因其武助而成为太仆卿太子左卫率益阳县侯等。对萧衍来说,一定也不会想到杨大眼的儿子居然会在自己的手下做事。IV
在钟离之战后,陈庆之也成了梁一流的将军,和韦放等一同在北方国境持续着与魏军的战斗。
而使陈庆之的勇名天下皆知的,则是在大通年间(西元五二七年一五二九年)的事情,也就是陈庆之四十四到四十六岁的时期。
当时魏的朝廷因帝位而产生了内纷,重臣尔朱荣领兵占据洛阳,杀了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后独揽权势。而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元项就因此而亡命至梁。
已经六十几岁的萧衍出手援助了北海王,命陈庆之护卫北海王回到洛阳。其实萧衍的本意也就是命令他攻击洛阳,并让北海工即帝位。陈庆之虽对萧衍的命令觉得无谋,但最后还是接受了。
北海王即位称帝后,封陈庆之为魏的镇北大将军——前军大都督,展开了对洛阳的进击。
其实最初不满的就是北海王,本来他以为至少会有全部十万兵力的,但陈庆之却只率领了七千骑。然而这全员白甲白袍的骑兵队,就是传说中的白相队,只不过这时已不可能全部都是白马了。
魏军首先派出了七万兵在眼阳迎击陈庆之,就在一日之间魏军完全被击灭。接着,二万的兵力又在考城与陈庆之展开了战斗。考城是魏十分少见的一个四方为河川和场为所包围的水城,而陈庆之则令全军乘筏攻击,一日之间又将之攻陷了。
于是,魏军又出了十五万兵在荣阳展开战斗,在这虽然回持了二十日间,但结局还是以产生二万尸体的结果败走。紧接着到达的二万四千进军也在一战之间没灭。
将要塞虎牢关在三日间攻陷的事情,造成了洛阳极大的震撼。“陈庆之来了!”这句话形成了魏朝廷的恐慌,连军队都放弃了洛阳的守卫逃走,更别说是皇帝和尔朱荣了,洛阳就这样变成一个空城。
而陈庆之也得以进人洛阳城中,这是韦睿和曹景宗都没有办法达成的壮举。在魏的领土内进击一百四十日,其间激战四十七回,全部都获得胜利,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简直就是魔术。
而之前在钟离战场上所唱的歌,如今也在洛阳响起——
名师大将莫自率
千军万马连心袍
北海王再叙任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和左光禄大夫。陈庆之虽然接受了,但内心并不因此而高兴,因为北海王不适任皇帝这件事已经相当明朗了!
即使占领了洛阳、即使住在宫中,但北海王的权力基础十分地脆弱,只有陈庆之所率的梁军七千守护着他而已。在洛阳之外,准备夺回帝都的尔朱荣已经集结了超过二十万,直达三十万的兵力,如果要守住洛阳的话,一定要有新的政治方针才行!可是北海王却只是躲在后宫的美女酒色之中,即使陈庆之前来会面都不接见。
陈庆之所率的七千骑几乎没有损伤,虽然这已是十分令人吃惊了,但以这样的兵数要防卫洛阳实在有所困难。陈庆之提出了要求十万援军的书信准备送至建康,但北海王的侧近则有不同的意见:“陈庆之是古今的名将,也是只有七千兵即能陷落洛阳的人.如果他取得十万援军的话,也许会危及陛下的地位,坯请您注意提防t”
于是北海王就压下了陈庆之的信件,继续地连日沉醉在酒池内林之中。
某夜,当陈庆之在北海王所给的宅邱中对月叹息的时候,幕僚前来参见。来人正是马佛念和宋景休。这时期,胡龙牙和成景隽们是否还在军中,因为他们的名字已不在记录之上,所以已经无法得知了:幕僚们向陈庆之展开了热心的说服:
“陈将军以七千兵士就立下了陷落洛阳的空前大功,但也因此而将遭来危险!不管是圣上(萧衍)还是魏主(北海王)都会对陈将军的才干和武勋感到忌惮,而魏主甚至还忘了陈将军的大思,而成了这样的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