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否又会对着孙子们道往昔,说说那永不会落雪的遥远南国的故事呢?可惜的是,《中天竺行记》一书至今几乎完全没有残留下来,其活跃的史实也唯有从《旧唐书》、《新唐书》,以及从印度出土的铜版文书研究中探索了。
王玄策是往南行,那么,在中国的武将中,向西行到达最远的人又是谁呢?走海路的是第八十四位的郑和,他所率领的大船队横断了印度洋,一直到达非洲的东岸。至于陆路的话,则是第七十九位的郭侃。
西历一二五二年,大蒙古帝国的皇弟夫拉可汗率领大军开始了往西方的远征,其中有位汉人的年轻将军郭侃,他乃是第六十位郭子仪的子孙,自祖父那一辈以来就一直出仕于蒙古帝国。
西征军沿着丝路进军,于一二五六年渡过阿姆阿。侵入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为鹫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间威猛席卷全西亚的回教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当时,五万兵力死守绝壁上的要害,死斗之末,郭侃陷落了鹫城阿拉莫德,歼灭了暗杀教团。而也以此事为开端,当其转往东南准备征服喀什米尔时,竟然不战而胜,被称为不费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胜将军。依据《元史》的记载,他是个有时利用骑兵的机动力展开奇袭,有时则布下伏兵,除了是位纵横无尽的兵略家外,在攻城战方面也相当拿手。直到巴格达的攻防战为止,他总共陷落了一百二十八座城池。
一二五八年二月,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达在决死的防卫战中陷落,结束了近五世纪的回教教主政权。激烈的攻防战中,郭侃于底格里斯河上以浮桥勇敢地在敌前强行渡河,而当教主企图乘舟逃出巴格达时,就被郭侃手到擒来了。
在攻陷了巴格达后,夫拉可汗并没有停止西进。郭侃率军进入叙利亚境内,准备讨伐富狼。所谓的富狼,指的是当时占据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的欧洲人基督教徒之骑士团或是小国家群,这时的西方世界正是处于十字军东征的时代。
中国的武将与十字军的骑士展开了作战,这并非幻想情节,而是实际存在于史实之中。郭侃一共攻陷了一百二十座左右的富狼城池,在地中海岸策马,然后北上侵入了小亚细亚半岛。当时,富狼的首长兀都算滩、加叶算滩、阿必定算滩等人相继降伏,他们名字的原文发音究竟如何我们不知道,唯一所知的,乃是他们都把身为敌方的郭侃称为“神人”
随着小亚细亚的平定后,西征可算是告了一个段落,郭侃回到了夫拉可汗的阵前。这时虽然发生了侵人埃及的蒙古军为单眼猛将拜巴尔斯所败一事,但东边也传来了忽必烈汗即位的消息,郭侃在拜别了夫拉可汗后东归。回到蒙古本土谒见忽必烈汗则是发生在一二六○年的事。
蒙古的大远征并不需要过度美化,然而中国的武将能够见到地中海的落日,并且策马攻略十字军骑士们做为根据地的城塞,则确实是件如画一般不可思议的事。
关于郭侃,书上记载他“所向无敌”现代也是这么使用来表现这样的情况的。不过,史上最初被如此称呼的勇将又是谁呢?那就是第二十八位的岑彭,他是后汉光武帝时代的人。
历史上,叫嚷着要“再兴汉室”的人不少,但几乎都是彻底惨败,成功的就只有光武帝一个。他在前汉灭亡后,以二十八岁之姿起兵,并以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手腕统一了天下。统一后,他也没有肃清任何一位功臣,这点倒是超过了其先祖前汉高祖。之后,他还提出了前所未见的奴隶解放宣言,在一代之中集创业(以实力统一天下)与守成(确立新的秩序、安定民生、振兴文化、并育成后继者等)两者,简直可称为中国史上最棒的名君。在他的手下,有所谓“光武二十八将”之称的名将群,岑彭就是其中之一。常胜不败,而且军规严正,从不做危害民众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