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地射死。
记得这个场面在《东周英雄传》(郑问著)中也有描画,对庞涓来说当然有点可怜,但这也成了一个名场面。
得报了大仇的孙膑,死于何时并没有资料,自报仇之后,就如同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一般,他自第一线引退,而后我想他大概就是写他的兵法书去了。
以上就是关于战国时代孙膑非常有名的故事,不过,我想应该也有不少人在《孙子》或是《东周英雄传》中读过这个故事了才是。
好了好了,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第七位的乐毅和第八位的田单。乐毅是燕的将军,而田单则刚刚提过,和田忌一样是齐有力的贵族及将军。这两个人就像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田和上杉一样,是敌对的关系,尽了力互相战斗。
我从之前开始,就像流水般地叙述了好几位武将,然而确实在这些人之间到底经过了多少年呢?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我只是依着《史记》的叙述这样一直写下来而已,关于年代的方面还有不少难以确实之处,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关于这两个人,应该要多什么地方开始谈呢?这两人用尽力量的正面冲突,乃是发生在西历纪元前二八四年间的事,至于秦国统一天下,则是六十年之后的事情。
燕和齐这两个国家,大致上是位在中国大陆本土的东北部而将之二分,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双方之间有着积年的怨恨。乐毅本来虽是出生于魏国,但却在燕昭王的招募下成为其将军。
这个时代的中国,与某个时期的欧洲很像,即使是生于某一国的人,在不见容于本国之后,就离开到名一个国家,并且仕奉这个国家的国王,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自出生到死都一直出仕同一个国家的人反而少见。也因此,在这个时期向外国挖角的风气很盛,一日不想再待在这个国家,立刻就可以去别在国家寻求支持。不单是武将而已,思想家、政治家也都是如此。就是因为这样的人会从一国到一国,因此各地才会学问兴盛、国家也因此而繁荣。
而就像刚刚说过的孙膑一样,年轻时所建立的人脉,与其后的历史可能息息相关;而年轻时的仇怨,以后也可能会演变为国与国的战争。
乐毅在出仕于燕昭王之后,于纪元前二八四年展开了对齐的大举攻势。一举攻占了齐的七十余个城池,大约也就是现在的七十几个县或州的感觉。而在攻下了七十余个城池后,齐只剩下两个城,就快要完蛋了。如果以现代的日本为例的话,四十七个都道府县,就只剩下两个县,其他则全都被某个国家所占据一般,眼看就要亡国了。当时,天下的人也是如此认为,而在燕与齐合并之后,就会出现一个更强的大国。
就在这个时候,留下的城池中,一个叫做即墨,在这儿有个叫做田单的人,他和之前所提过的田忌一样,是齐皇家的一员,当然,皇家也会有本流与分支的不同,这个人属于分支,因而虽为皇家出身,然而却没有大的出仕机会,只能够在都城的市场中当个役人。在燕军来攻之后,他就带着他的族人逃离了都城。只是在燕军准备进攻即墨的时候,他却就被民众推举成即墨的防卫司令官。
在此,田单是说了些什么才接受这个任务的呢?在《史记》中并没有记述,总之他是接受了。而由于他守城的方法十分巧妙,因此燕军包围了许久依然无法拿下这座城池。这时,燕的国王昭王过世,而由惠王即位,是为燕惠王。他和之前提过的魏惠王乃是完全不同的人物。
之前在叙述吴起的时候也曾经提过,当新的国王继位的时候,仕奉旧王的人可能会遭到冷冻,更甚者还可能受到肃清。这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这个燕惠王并不喜欢乐毅,与其说是感情上的讨厌,还不如说是对在前王时代获得巨大武勋的人物的一种警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