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亡命者的群像mdash;(5/7)



就在此时,等一下就会介绍到的,第十三位的白起这个人领着秦军杀到,赵括虽然率领了四十万的赵军迎击,最后却败得很惨,除了本人在战场上战死之外,所率领的四十万大军也因白起之故而尽皆被杀。也就是因为这场战役,因而造成赵国的亡国,这也可说是一种命运。

关于赵奢这个人,也因此与其具体地说什么他是如何如何战胜的啦,还不如说说他看透了儿子这样的将来,而成为预防了赵这个国家衰亡的有名人物。但同时也因为如此,如果在五年之后,我再次选择这样的名将百选的话,若是知道了我现在所不知道的非常有名的将军,我想我是一定会将赵奢这个人舍去的。

以《史记》来说,除了具体功绩外,似乎也还蛮喜欢写一些像宁瓣特殊逸事,因此,在说到廉颇有建立什么具体功绩、赵奢有建立什么具体功绩这方面反而没有许多的着墨,倒是在其他方面留下了不少故事。像是廉颇的情况是与蔺相如之间的友情,赵奢则是输给了儿子,然后看透了儿子的将来等等。

要正确一点地说,其实在《史记》上是确实有写明的,只不过在身为读者的我的记忆中,却没有留下些什么,因此责任应该是在我身上才是。而同样地,在日本关于《史记》的文章中,不管是关于赵奢还是廉颇,也都不太注意其个别的作战,而是在于这些逸话。

再下来就要谈到第十一位的信陵君。这个人乃是魏的王族,和在日本亦相当有名的孟尝君并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各国的王族,无论具体行事如何,总是当时具有人望与势力的人物,而信陵君的情况则是更具有军事方面的优秀才能并为世所知。要说孟尝君有什么样的功绩,可能还得侧头想一想,但是信陵君具有军事上的功绩则是无庸置疑的。由于信陵君是国王的弟弟,因此一开头并不需要做些什么,自然就在贵族的生活中,集结了三千名的食客在其身边。所谓的三千人,倒不一定是具体的数目,只要把它想成是许多许多的意思就行了。

纪元前二五七年,秦的大军包围了赵的城都。赵的城都名叫邯郸,是个非常有名的古代都市。

由于城都一旦陷落,也就代表赵国亡国了,而信陵君的姐姐正是嫁到赵国去的,因此他想要去救出他姐姐。可是信陵君这个人是个贵族,虽然有丰裕的生活,但是却完全没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实权,若想要救出姐姐的话,不发动大军与秦相敌又不行。在没有发动大军的权利之下,信陵君经过努力思考,惟有使用一些小伎俩来夺得可发动军队所必要的凭证了。所谓的凭证,指的并不是文书,而是虎符,一种虎形的兵符。他在瞒过负责的人员后,以夺得的虎符发动了十万军力,直赶至邯郸。那此为止,还只是个贵族领军出征的事件而已,然而他却战胜了秦军,由此可知其是个非常具有将才的人。

当然,这是一件任意出的行为,就魏国来说,如果因此而惹怒了秦国怎么办?因此并不希望他回来,信陵君也就这样子在邯郸留下,过了十年平稳的生活。而这一次,他则接到了秦国攻打魏国的战报。当然,信陵君放不下心,他集结了其他的国家,号称五国联合军队,与赵、韩、齐等国的军队一同与之对抗。

信陵群领着联军击破了秦国的军队。当时,在战国七雄当中,秦具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其他的国家全都处于时时害怕秦国来攻的状态,而信陵君先是救了赵国,十年之后再救了祖国魏国,于是,其名声自然传遍了天下。

对秦来说,有信陵君这个人在,要灭赵或灭魏就没有那么容易,于是就派出了得意的间谍,前往散发流言,说信陵君将要自立。这样的行为相当奏效,对战国时代各国的国王来说,几乎都是处于随时可能被有力的将军夺取自己国家的恐惧中,因此信陵君自然受到了怀疑。为此,信陵君自动交还了军队,以后就带着他的家人,什么也不做,只是饮酒作乐,而在其死后,魏就被秦所灭亡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