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五章续chu的英雄mdash;(7/10)

束,蒙古军的治安奠定之后他又跑了出来。这时蒙古军的司令官要他报上名字,他说道:“我乃完颜陈和尚,也就是那个曾经二次胜过你们的人。”于是蒙古军的司令官——这在《金史》上并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但我猜想应该是史普台,不过因为没有经过精确的比对,因此不能够确定——就问道:“那你为什么又跑了出来?”完颜陈和尚回答说“我不愿意在乱军之中,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兵士所杀,但自己并非贪生怕死,所以你现在就杀了我吧!”蒙古军的司令官就说:“如果你是完颜陈和尚的话,那你只要愿意投降,就可以获救。”而力劝他出仕于蒙古,但完颜陈和尚却拒绝了。司令官便说道:“那么,让你受一点苦如何呢?”于是便下令折断他的脚骨。而后再问道:“如何?要不要投降呢?”完颜陈和尚还是不从,最后就被杀死了。

完颜陈和尚乃是金灭亡时期的勇将代表,从他的临终之前来看,会让人觉得怎么不干脆逃走算了,不过,他终究还是一个爱惜自己名声甚于生命的人就是了。

顺序虽然有此而后颠倒,但我还是要来谈谈在灭金之时,参战中的宋军司令官孟珙,陈舜臣老师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关于当时孟珙的作战表现,其勇敢及巧妙的程度,据说是连蒙古军都很感佩的。

所以很快地,当后来宋与蒙古之间的盟约破裂,也就是蒙古成为宋北方的威胁,压迫而来之时,孟珙便担任北方的军司令官,在与蒙古军战斗的十年间,几乎都是靠他一个人在独撑大局。

当金灭亡之时,在金统治下的汉人们,有许多便迁往宋的领土。当时的蒙古军还是十分野蛮的军队,对农民相当地苛刻。而这些逃到南边的人,就由孟珙提供开拓的土地,让他们能够落地生根。

孟珙这个人,要和日本作此较的话,大概是如向上杉谦信一样风格的人,他除了通晓佛理之外,对易经也有所研究,据说在他发动军队之前还一定会先焚香祝祷。

另外,于明治时代在日本所出的《通俗宋元军谈》这本书之中,也有着“孟珙,虽处于衰宋,然其忠义、兵略,则不劣于岳飞。”的记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实际上,他也给人善战的感觉,不管是率领水军还是陆军,对抗蒙古军经常获得胜利,使得蒙古因为孟珙的存在而一直没有办法突破边境。像是在江陵之战的时候,蒙古军的阵营位于陆地,夜晚之时,受到了孟珙从水上而来的奇袭。当时的蒙古军建立了二十四座堡垒,却在一夜之间完全失守,真的是非常活跃。其后,还历经了黄州之战。当黄州这座城在被蒙古的大军围困的时候,他则率领少数的兵主,自己挥舞着长枪突破了蒙古军的重围而解救了黄州城。

因为这样的关系,当这个人存在的时候,蒙古军就一直无法南下。一般来说,不管是在蒙古压倒性的兵力方面,还是关于“宋朝弱兵”什么的说法,在这时都是无法成立的。结果,被称为世界最强的蒙古军,光在灭宋这方面就花了四十年。

孟珙去世是在西元一二四六年的事情,其后,支撑宋朝的梁柱的则是一个叫做赵葵的人。他的父亲赵方、兄长赵范,均是为人所知的北方防卫名将。虽然赵方只是通过科举的文官,但儿子赵葵却一直当上了右丞相,只是他认为自己并不是读书人之故,因此在一年之后就离职了。

到了西元一二五七年时,蒙哥汗终于开始认真并派出了要将宋征服的大军。只是蒙哥汗这个人本身却在出征之中病故,接下来才轮到忽必烈的出场。

忽必烈的即位,倒不是蒙古全体一致同意的,而应该说是实在是在没有其它的办法之下,最后只好让他冠上了大汗的称号。忽必烈这个人,乃是在蒙古非常理解中国文化的人,因此就蒙古的保守派看来,自然是会害怕蒙古的传统是否会因此而被中国的东西所掩盖,因而对他的评论不佳。惟从反面来看,他却是非常受到蒙古所统治的汉人期待的。

西元一二六○年,忽必烈即位,一二七一年时改国号为元。这就是元的世祖皇帝的诞生。而世祖这个称号,当然也是死后的称呼。自此开始,宋确实感受到了元的压迫,而往灭亡之路前进,惟其间的一二七四年,蒙古发动了攻日的大军,被日本称为元寇。

关于元寇的事情,我有一些想要提出的,事实上,从以前就有关于元寇的两种极端的看法。一个是战前的看法:当时是暴虐无道的蒙古攻击而来,而日本则是以北条时宗为代表,受神风之助的镰仓武士因此才能够将之完全击破。

到了战后却变为:忽必烈是不会做出那样乱来的事情的,本来应该能够相互友好,只是北条时宗那个阿呆完全不知道外交是什么,居然把使者给斩了,因此才会有无谓的牺牲。

我记得NHK之前曾经做过一个相关的节目,当时我也在思考这件事,只是不管如何,对日本来说都没有什么一定的利益就是了。就算忽必烈当时的确是想要与日本友好好了,然而如果接受了:好,那我们就相互友好吧!那是否表示和平就一定会到来呢?其实我觉得也不一定。

基本上,为什么忽必烈会想要和日本友好呢?日本本来与宋的关系是非常良好的,虽然并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不过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均是密接而相结合的。像平清盛的政权,还是在不与宋相接触就没有办法维持的情况下,保持密切关系的。还有,听说宋和日本之间在学者及和尚方面也有着诸多的交流。从忽必烈的眼光看来,他的出兵可能只是为了要将日本与宋的关系切断而已。

再接下来,如果日本接受了忽必烈的请求,两边达成友好协定的话,那么难道到时忽必烈要求日本一同对宋出兵,日本也能够办得到吗?我想不太可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