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已经和你原来的梗概大相径。那又如何呢?它变得更好了,比原来更丰富,更
刻,更真实了。大纲完成了它的任务:让你开始思考。开始写作之后,如果你还死抱着原来的想法不放,那它就成了枷锁。
着它,你会一事无成。放开手,你就能自由飞翔。
你应该注意到了。故事最人的
分并不在你原先的计划中。在那个传统反角的版本中,官僚队长不愿接受新的想法。于是破坏计划便是整
小说的尾声。如果
持原来的写法,你的角
设定又有什么意义呢?你的读者看到这样的结尾会大失所望,更会有人置疑你为何将队长设成她的妹妹,因为这对情节没有任何影响。
这为下面的人场景作好了铺垫:吴佳愤怒而悲伤,认为妹妹背弃了她。但她仍然和吴莉一起去了沙漠,并向她展示自己的所有发现,还向她介绍了其中一棵斯卡波。她和这棵斯卡波已经可以用某
方法沟通。她告诉自己,这样
都是为了斯卡波——而读者会意识到其实这是和妹妹的一
和解。她现在知
自己可以完全信任吴莉。吴莉
尚正直,会好好对待这些斯卡波的。
尚,但却不能被继续信任。如果吴莉向上级报告,吴佳的研究生涯可能就此结束。吴佳对妹妹相信她关于斯卡波说法的事欣喜若狂,以为妹妹会把整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她们从此可以共同
行研究。但吴莉伤心地哭着拒绝了她的请求。她不想让自己的诚实蒙上污
,即使是为了保护自己的
。她作了如实汇报,吴佳被解职了。
也许你会接着写,吴佳知
过失在己,如果她之前能相信妹妹,她的职业生涯就不会如此断送。也许你会让吴佳自暴自弃,在把研究成果向吴莉和盘托
后,她仍然恨自己的妹妹,一生都不会原谅她。这也许是最悲伤的结局,读者会潸然泪下,希望吴莉没有那么狠心地对待自己的
,但同时也知
吴佳犯了错误,应当负起这件事的责任。
所以,无论你是觉得自己已经对故事主线有成竹,还是对构建好的世界里会发生的事件尚无
绪,跟随下面的步骤创作都会有所受益。
你得在创作阶段接受一切变数。这样写的故事对你而言才是真实的。你原本的想法并非神圣不可侵犯,它只是个
发
。最后写成的小说可能和它完全不一样了。实际上,上面这个故事里,你会发现吴佳不再是主要角
了。吴莉才是作
最为痛苦的决定的人——究竟是报告她
的作为,毁了她的前程,还是明知她这
格可能威胁到别的计划,仍然帮助她?因此现在你已不应该象一直计划的那样从吴佳的角度写整篇小说,而必须换到吴莉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