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逃走
(本篇最初发表时,为《孟兰盆会》;收人《达夫全集》第六卷《薇蕨集》时,改题为《逃走》。——编者注)
圆通庵在东山的半腰。前后左右参差掩映着的竹林老树,岩石苍苔等,都像中国古画里的hua青赭石,点缀得虽很凌luan,但也很mei丽。
山脚下是一条曲折的石砌小dao,向西是城河,虽则已经枯了,但秋天的实实在在的一点芦hua浅水,却比什么都来得有味儿。城河上架着一gen石桥,经过此桥,一直往西,可以直达到热闹的F市的中心。
半山的落叶,传达了秋的消息,几日间的凉意,把这小小的F市也从暑热的昏luan里唤醒了转来,又是市民举行盂兰盆会的时节了。
这一年圆通庵里的盂兰盆会,特别的盛大,因为正和新塑的一尊韦驮佛像开光并合在一dao。庵前墙上贴在那里的那张黄榜上写着有三天三夜的韦驮经忏和一堂大施饿鬼的平安焰口。
新秋七月初旬的那天晴朗的早晨,jiao错在F市外的几条桑麻野dao之上,便有不少的善男信女,提着香篮,tao着黄袋,在赴圆通庵去参与胜会,其中尤以年近六十左右的老妇人为最多。
在这一群虔诚的信者中间,夹着在走的,有一位ti貌清癯,tou发全白,穿着一件青竹布衫蓝夏布裙,手里支着一枝龙tou木杖的老妇人。在她的面前,有一位十二三岁的清秀的孩子,穿了一件竹布长衫,提着香篮,在作她的先导。她似乎是本地的缙绅人家的所chu,一路上来往的行人,见了她和她招呼问答的很多很多。她立住了脚在和人酬应的中间,前面的那小孩子,每要一个人远跑开去,这时候她总放高了柔和可爱的hou音叫着:
“澄儿啊!走得那么快干什么?”
于是被叫作澄儿者,总红着脸,ma上就立下来静站在dao旁等她慢慢的到来。
太yang已经很高了,野路上摇映着桑树枝的碎影。净碧的长空里,时时飞过一块白云,野景就立刻会变一变光线,高地和水田中间的许多绿se的生wu,就会明一层暗一层的移动一回。树枝上的秋蝉也会一时噤住不响,等一息再一齐放chu声来。
这一次澄儿又被叫了,他就又静站在dao旁的野草中间等她。可是等她慢慢的走到了他面前的时候,他却脸上lou着了一脸不耐烦的神气,光着了他黑晶晶的两只大yan对她说:
“nainai!你走得快一点吧,少和人家说几句话,我的两只手提香篮已经提得怪酸痛了。”
说着他就把左手提着的香篮换人了右手。他的nainai——祖母——听了他这怨声,心里也似乎gan到了痛惜他的意思,所以就作了满脸慈和的笑容安抚他说:
“乖宝,今天可难为你了。”
走到将近石桥旁边的三叉路口的时候,澄儿偶然举起tou来,在南面的那条沿山的小dao上,远远却看见了一位额上披着黑发,pi肤洁白,衣服很整洁的小姑娘也在向着到圆通庵去的大dao上走。在这小姑娘前面走着的,他一yan看了就晓得她家里的使唤丫tou,后面慢慢跟着的,当然是她的母亲。澄儿的心tiao跃起来了,脸上也立时涨满了血chao。他伏倒了tou,加jin了脚步,拚命的往石桥上赶,意思是想跑上她们的先,追过她们的tou,不被她们看见这一zhong窘状。赶走了十几步路,果然后面他的祖母又叫起他来了;这一回他却不再和从前一样的柔顺,不再静站在dao旁等她了,因为他心里明明知dao,祖母又在和陶家的寡妇谈天了,而这寡妇的女儿小莲英哩,却是使他gan到窘迫的正因。
他急急的走着,一面在他昏luan的脑里,却在温寻他和莲英见面的前后几回的情景。第一次的看到莲英,他很明细地记着的,是在两年前的一天chun天的午后。他刚从小学校放学chu来,偶尔和几位同学,跑上了lun船码tou,想打那里经过之后,就上东山前的雷祖殿丢闲耍的,可是汽笛叫了两声,晚lun船正巧到了码tou了,几位朋友就和他一齐上lun船公司的码tou岸上去看了一回热闹。在这热闹的旅客丛中,他突然看见了这一位年纪和他相仿,tou上梳着两支丫髦,pi肤细白得同水磨粉一样的莲英。他看得疯魔了,同学们在边上cui他走,他也没有听到。一直到旅客走尽,莲英不知走向了什么地方去的时候,他的同学中间的一个,拉着他的手取笑他说:
“喂!树澄!你是不是看中了那个小姑娘了?要不要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