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移家琐记
一
“liu水不腐”这是中国人的俗话“StagnantPond”这是外国人形容固定的颓毁状态的一个名词。在一chu1羁住久了,jing1神上习惯上,自然会生chu许多霉烂的斑点来。更何况洋场米贵,狭巷人多,以我这一个穷汉,夹杂在三百六十万上海市民的中间,非但汽车,洋房,tiao舞,mei酒等文明的洪福享受不到,就连xi一口新鲜空气,也得走十几里路。移家的心愿,早就有了;这一回却因朋友之介,偶尔在杭城东隅租着一所适当的闲房,筹谋计算,也张罗拢了二三百块洋钱,于是这很不容易成就的戋戋私愿,竟也猫猫虎虎地实现了。小人无大志,蜗角亦乾坤,chu2蛮鼎定,先让我来谢天谢地。
搬来的那一天,是chun雨霏微的星期二的早上,为计时日的正确,只好把一段日记抄在下面:
一九三三年四月廿五(yin历四月初一),星期二。晨,五点起床,窗外下着蒙蒙的时雨,料理行装等件,赶赴北站,衣帽尽shi。携女人儿子及一仆妇登车,在不断的雨丝中,向西进发。野景正妍,除白桃hua,菜hua,棋盘hua外,田野里只一片nen绿,浅谈尚带鹅黄,此番因自上海移居杭州,故行李较多,视孟东野稍为富有,沿途上落,被无产同胞的搬运夫,敲刮去了不少。午后一点到杭州城站,雨势正盛,在车上蒸干之衣帽,又涔涔shi矣。
新居在浙江图书馆侧面的一堆土山旁边,虽只东倒西斜的三间旧屋,但比起上海的一楼一底的弄堂洋房来,究竟宽敞得多了,所以一到寓居,就开始zuo室内装饰的工作。沙发是没有的,镜屏是没有的,红木qiju,bi画纱灯,一概没有。几张板桌,一架旧书,在上海时,sai来sai去,只觉得没地方sai的这些铜烂铁,一到了杭州,向三间连通的矮厅上一摆,看起来竟空空dongdong,象煞是沧海中间的几颗粟米了。最后装上bi去的,却是上海八云装饰设计公司送我的一块石膏圆面。塑制者是江山徐葆蓝氏,面上刻chu的是圣经里ma利ma格大lun的故事。看来看去,在我这间黝暗矮阔的大厅摆设之中,觉得有一点生气的,就只是这一块同shen山白雪似的小小的石膏。
二
向晚雨歌,电灯来了。灯光灰暗不明,问先搬来此地住的王母以“何不用个亮一点的灯球”?方才知dao朝市而今虽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决不是世外的桃源,这样要捐,那样要税,居民的负担,简直比世界那一国的首都,都加重了;即以电灯一项来说,每一个字,在最近也无法地加上了好几成的特捐。“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chu1可逃秦?”这是几年前zuo过的叠秦韵的两句山歌,我听了这些话后,嘴上虽则不念chu来,但心里却也私地转想了好几次。腹诽若要加刑,则我这一篇琐记,又是自己招认的供状了,罪过罪过。
三更人静,门外的巷里忽传来了些笃笃笃笃的敲小竹梆的哀音。问是什么?说是卖馄饨圆子的小贩营生。往年这些担tou很少,现在却冷街僻巷,都有人来卖到天明了,百业的凋敝,城市的萧条,这总也是民不聊生的一点点的实证罢?
新居落寞,第一晚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总睡不着觉。夜半挑灯,就只好拿chu一本新chu版的《两地书》来细读。有一位批评家说,作者的私记,我们没有阅读的义务。当时我对这话,倒也佩服得五ti投地,所以书店来要我chu书简集的时候,我就jian决地谢绝了,并且还想将一本为无钱过活之故而拿去chu卖的日记都教他们毁版,以为这些东西,是只好于死后,让他人来替我印行的;但这次将鲁迅先生和密斯许的书简集来一读,则非但对那位批评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