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船还没有靠岸,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还不能够谈的时候,他在码
上的寒风里立着─—这时候似乎已经是秋季了─—静静地呆呆地对我说:
从这一回之后,两人又同在北京的时候一样,时时来往了。可是一则因为我的疏懒无聊,二则因为他跑来跑去的教书忙,这一两年间,和他聚谈时候也并不多。今年的暑假后,他于去北平之先曾大宴了三日客。一天喝酒的时候,我和董任
先生都在那里。董先生也是当时杭府中学的旧同学之一,席间我们也曾谈到了当时的杭州。在他遇难之前,从北平飞回来的第二天晚上,我也偶然的,真真是偶然的,闯到了他的寓里。
“诗人老去,又遭了新时代的摈斥,他老人家的悲哀,正是孔的悲哀。”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男人之中,有两人最可以羡慕。一
是象
尔基一样,活到了六七十岁,而能写许多有声有
的回忆文的老寿星,其他的一
是如叶赛宁一样的光芒还没有吐尽的天才夭折者。前者可以写许多文学史上所不载的文坛起伏的经历,他个人就是一
纵的文学史。后者则可以要求每个同时代的文人都写一篇吊他哀他或评他骂他的文字,而成一
横的放大的文苑传。
三卷新诗,廿年旧友,与君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其后他又去欧洲,去印度,游之广,从中国的社
中心扩大而成为国际的。于是
丽宏博的诗句和清新绝俗的散文,也一年年的积多了起来。一九二七年的革命之后,北京变了北平,当时的许多中间阶级者就四散成了秋后的落叶。有些飞上了天去,成了要人,再也没有见到的机会了,有些也竟安然地在牖下到了黄泉;更有些,不死不生,仍复在歧路上徘徊着,苦闷着,而终于寻不到
路。是在这一
状态之下,有一天在上海的街
,我又忽而遇见志
“喂,这几年来你躲在什么地方?”
正在这前后,和他一次谈起了中学时候的事情,他却突然的呆了一呆,张大了睛惊问我说:
的挽联里加了一
事实,缀成了下面的四十二字:
一声河满,九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
不胜寒。
从这年后,和他就时时往来,差不多每礼拜要见好几次面。他的善于座谈,于
际,长于
诗的
德,自然而然地使他成了一个社
的中心。当时的文人学者,达官丽妹,以及中学时候的倒霉同学,不论长幼,不分贵贱,都在他的客座上可以看得到。不
你是如何心神不快的时候,只教经他用了他那
浊中带清的洪亮的声音“喂,老×,今天怎么样?什么什么怎么样了?”的一问,你就自然会把一切的心事丢开,被他的那
快乐的光耀同化了过去。
这所谓老李者,就是我在上写过的那位顽
大人,和他一
中学的他的表哥哥。
因为太果尔这一回是新从国日本去讲演回来,在日本在
国都受了一
分新人的排斥,所以心里是不十分快活的;并且又因年老之故,在路上更染了一场重病。志
对我说这几句话的时候,双
呆看着远
,脸
变得青灰,声音也特别的低。我和志
来往了这许多年,在他脸上看
悲哀的表情来的事情,这实在是最初也便是最后的一次。
那一天晚上,因为有许多朋友会聚在那里的缘故,谈谈说说,竟说到了十二过。临走的时候,还约好了第二天晚上的后会才兹分散。但第二天我没有去,于是就永久失去了见他的机会了,因为他的灵柩到上海的时候是已经验好了来的。
“老李你还记得起记不起?他是死了哩!”
现在志是死了,但是他的诗文是不死的,他的音容状貌可也是不死的,除非要等到认识他的人老老少少一个个都死完的时候为止。
[附记]上面的一篇回忆写完之后,我想想,想想,又在陈先生代
兜的一喝,听起来仍旧是他那一
洪亮快活的声气。在路上略谈了片刻,一同到了他的寓里坐了一会,他就拉我一
到了大赉公司的
船码
。因为午前他刚接到了无线电报,诗人太果尔回印度的船系定在午后五时左右靠岸,他是要上船去看看这老诗人的病状的。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