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局,也完全在左翼作家手中,如郭沫若语罕丁晓先与沈雁冰等,都各自抓着了一个书局,而
其台
,这些都是著名的红
人
,而书局老板现在竟靠他们吃饭了。
过了三星期,便确指鲁迅与沈雁冰〔3〕为《自由谈》的“台”(三月廿四日第二卷第廿八期)——黎烈文未
文总
这总算拚了个“你死我活”法鲁先生不再在《火炬》上说亮话了。只有《社会新闻》,却在第四卷第一期(七月三日)显,还描
左翼作
《自由谈》态度转变
这就是说,自由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给你一谈,倒谈得难能可贵起来了。你对于时局,本不该弯弯曲曲的讽刺。现在他对于讽刺者,是“直直地”要求你去死亡。作者是一位心直
快的人,现在被别人累得“要不要自由”也摸不着
脑了。
本来“自由”并不是个非常问题,给大家一谈,倒严重起来了。——问题到底是自己严重的,如再不使用大刀阔斧,将何以冲破这黑漆一团?细针短刺毕竟是雕虫小技,无助于大题,讥刺嘲讽更已属另一年代的老人所发的呓语。我们聪明的智识份
又何尝不知
讽刺在这时代已失去效力,但是要想
起刀斧,却又觉左右掣肘,在这一年代,科学发明,刀斧自然不及枪炮;生贱于蚁,本不足惜,无奈我们无能的智识份
偏吝惜他的生命何!
这现象,好像很得了《社会新闻》群的满足了,在第三卷廿一期(六月三日)里的“文化秘闻”栏内,就有了如下的记载——
然而六月十八日晨八时十五分,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副会长杨杏佛〔8〕(铨)遭了暗杀。
…
《申报·自由谈》编辑黎烈文,系留法学生,为一名不见于经传之新作家。自彼接办《自由谈》后,《自由谈》之论调,为之一变,而执笔为文者,亦由星社《礼拜六》之旧式文人,易为左翼普罗作家。现《自由谈》资为台
者,为鲁迅与沈雁冰两氏,鲁迅在《自由谈》上发表文稿尤多,署名为“何家
”除鲁迅与沈雁冰外,其他作品,亦什九系左翼作家之作,如施蛰存曹聚仁李辉英辈是。一般人以《自由谈》作文者均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故疑黎氏本人,亦系文总中人,但黎氏对此,加以否认,谓彼并未加
文总,与以上诸人仅友谊关系云。〔逸〕又过了一个多月,则发见这两人的“雄图”(五月六日第三卷第十二期)了——鲁迅沈雁冰的雄图
“曹聚仁经黎烈文等绍介,已加左联。”(七月十五日,九期。)
《申报·自由谈》自黎烈文主编后,即收左翼作家鲁迅沈雁冰及乌鸦主义者曹聚仁等为基本人员,一时论调不三不四,大为读者所不满。且因嘲骂“礼拜五派”而得罪张若谷等;抨击“取消式”之社会主义理论,而与严灵峰等结怨;腰斩《时代与
的歧途》,又招张资平派之反
,计黎主编《自由谈》数月之结果,已形成一
垒,而此
垒,乃营业主义之《申报》所最忌者。又史老板在外间亦耳闻有
不满之论调,乃特下警告,否则为此则惟有解约。最后结果伙计当然屈伏于老板,于是“老话”“小旦收场”之类之文字,已不复见于近日矣。〔闻〕
自从鲁迅沈雁冰等以《申报·自由谈》为地盘,发抒怪气的论调后,居然又能
引群众,取得满意的收获了。在鲁(?)沈的初衷,当然这是一
有作用的尝试,想复兴他们的文化运动。现在,听说已到组织团
的火候了。
参加这个运动的台,除他们二人外有郁达夫,郑振铎等,
换意见的结果,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化运动,是以语丝社创造社及文学研究会为中心,而消散之后,语丝创造的人分化太大了,惟有文学研究会的人大
分都还一致,——如王统照叶绍钧徐雉之类。而沈雁冰及郑振铎,一向是文学研究派的主角,于是决定循此路线
行。最近,连田汉都愿意率众归附,大概组会一事,已在必成,而且可以在这红五月中实现了。〔农〕这些记载,于编辑者黎烈文是并无损害的,但另有一
小报式的期刊所谓《微言》〔4〕,却在《文坛
行曲》里刊了这样的记事——
终于,《大晚报》静观了月余,在六月十一的傍晚,从它那文艺附刊的《火炬》上发毫光来了,它愤慨得很——
这年,说话难,摇笔杆尤难。这并不是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实在是“天下有
”“庶人”相应“不议”编者谨掬一
心香,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
,庶作者编者,两蒙其休。若必论长议短,妄谈大事,则
之字篇既有所不忍,布之报端又有所不能,陷编者于两难之境,未免有失恕
。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编者敢以此为海内文豪告。区区苦衷,伏乞矜鉴!编者
而以前的五月十四日午后一时,还有了丁玲和潘梓年的失踪的事〔5〕,大家多猜测为遭了暗算,而这猜测也日益证实了。谣言也因此非常多,传说某某也将同遭暗算的也有,接到警告或恐吓信的也有。我没有接到什么信,只有一连五六日,有人打电话到内山书店〔6〕的支店去询问我的住址。我以为这些信件和电话,都不是实行暗算者们所的,只不过几个所谓文人的鬼把戏,就是“文坛”上,自然也会有这样的人的。但倘有人怕麻烦,这小玩意是也能发生些效力,六月九日《自由谈》上《蘧庐絮语》〔7〕之后有一条下列的文章,我看便是那些鬼把戏的见效的证据了——编者附告:昨得
展先生来信,现以全力从事某项著作,无暇旁鹜,《蘧庐絮语》,就此完结。
心要自由,又不明言,
不能代表心,可见这只
本
已经是不自由的了。因为不自由,所以才讽讽刺刺,一回儿“要自由”一回儿又“不要自由”过一回儿再“要不自由的自由”和“自由的不自由”翻来复去,总叫
脑简单的人
得“神经衰弱”把捉不住中心。到底要不要自由呢?说清了,大家也好顺风转舵,免得闷在葫芦里,失掉听懂的自由。照我这个不是“雅人”的意思,还是
直直地说:“咱们要自由,不自由就来拚个你死我活!”
这两刊
立说的差异,由于私怨之有无,是可不言而喻的。但《微言》却更为巧妙:只要用寥寥十五字,便并陷两者,使都成为必被压迫或受难的人们。
到底要不要自由法鲁久不曾提起的“自由”这问题,近来又有人在那里大论特谈,因为国事总是辣辣的不好惹,索
莫谈,死心再来谈“风月”可是“风月”又谈得不称心,不免
底里喃喃地漏
几声要“自由”又觉得问题严重,喃喃几句倒是可以,明言直语似有不便,于是正面问题不敢直接提起来论,大刀阔斧不好当面幌起来,却弯弯曲曲,兜着圈
,叫人摸不着棱角,摸着正面,却要把它当
反面看,这原是看“幽默”文字的方法也。
到五月初,对于《自由谈》的压迫,逐日严起来了,我的投稿,后来就接连的不能发表。但我以为这并非因了《社会新闻》之类的告状,倒是因为这时正值禁谈时事,而我的短评却时有对于时局的愤言;也并非仅在压迫《自由谈》,这时的压迫,凡非官办的刊
,所受之度大概是一样的。但这时候,最适宜的文章是鸳鸯蝴蝶的游泳和飞舞,而《自由谈》可就难了,到五月廿五日,终于刊
了这样的启事——编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