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篇藩国之文术(2/4)

递及魏晋,仍多拟造。谢灵运有《七集》十卷,卞景有《七林》十二卷,〔18〕梁又有《七林》三十卷,盖即集众家此为之,今俱佚;惟乘《七发》及曹植《七启》〔19〕,张协《七命》〔20〕,在《文选》中。

《全汉文》(清严可均辑)

“迢迢牵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濯素手,札札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复几许,盈盈一间,脉脉不得语。”

淮南王安〔26〕为文帝所封,好书,鼓琴;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为诸父,辩博善文辞,甚尊重之。尝使为《离传》,旦受诏,日时上。传今亡;所传者惟《淮南》二十一篇,亦曰《鸿烈》。〔27〕其书盖与诸游士讲论,掇拾旧文而成。其诸游士著者,则为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被,伍被,晋昌等八人,是曰八公〔28〕;又分造词赋,以类相从,或称《大山》,或称《小山》,〔29〕其义犹《诗》之有《大雅》《小雅》也。小山之徒有《招隐士》〔30〕之赋,其源虽《离》《招魂》等,而不泥于迹象,为汉代楚辞之新声:

其说皆不,则云:

“西北有楼,上与浮云齐,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飞。”

〔2〕穆生《汉书·楚元王传》:“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白生,又称白公,《汉书·楚元王传》东汉服虔注:“鲁国奄里人。”申公,名申培。初为楚夷王刘戊之傅,武帝时召为太中大夫。他创立《鲁诗》学派,撰有《鲁故》、《鲁说》等,已散佚。事迹见《汉书·儒林传》。

…”

〔4〕韦孟西汉彭城(郡治今江苏徐州)人。曾任楚国刘、刘郢、刘戊三王

追,遇者死,当者坏。

其词随语成韵,随韵成趣,〔24〕不假雕琢,而意志自,风神或近楚《》,式实为独造,诚所谓“畜神奇于温厚,寓怆于和平,意愈浅愈,词愈近愈远”者也。稍后李陵与苏武〔25〕赠答,亦为五言,盖文景以后,渐多此,而天质自然,终当以乘为独绝矣。

《汉书》(卷三十六,四十四,四十七,五十一,五十三)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分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慌忽;罔兮沕,憭兮栗,虎豹,丛薄林兮人上栗。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相纠兮林木茷骩;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痠痠。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中国大文学史》(第三编第三章)

“将为太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娟,詹何之,使之论天下之微,理万之是非;孔老览观,孟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也,太闻之乎?于是太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涊然汗,霍然病已。”

由是遂有“七”,后之文士,仿作者众,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崔駰有《七依》,〔17〕…凡十余家;

河间献王德〔31〕为景帝,亦好书,而所得皆古文先秦旧书。又立《氏诗》,《左氏秋》博士;山东诸儒,多从而游。其所好盖与楚元王相类。惟吴梁淮南三国之客,较富文词,梁客之上者,多来自吴,甚有纵横家余韵;聚淮南者,则大抵浮辩方术之士也。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不复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努力加餐饭。”

〔3〕浮丘伯又称浮丘公,浮丘系复姓。汉初齐人。《汉书·楚元王传》:“伯者,孙卿门人也。”服虔注:“浮丘伯,秦时儒生。”

《史记》(卷一百六,一百十八)

参考书:

〔1〕楚元王即刘(?—前179),刘同父少弟。随刘起兵,后封楚王。好文艺,集儒生于楚,撰有《元王诗》,已佚。事迹见《汉书·楚元王传》。

《文选》又有《古诗十九首》〔21〕,皆五言,无撰人名。唐李善曰:“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22〕然陈徐陵所集《玉台新咏》,则其中九首,明题乘名。〔23〕审如是,乘乃不特始创七,且亦肇开五古者矣,今录其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