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绾西汉代郡大陵(今山西文)人。文帝时任中郎将,景帝时因平吴楚有功,官至丞相,武帝初续任,旋即免职。《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
国政,请皆罢。’奏可。”
。作文甚疾,故所赋甚多,自谓不及司相如,而颇诋娸东方朔,又自诋娸。班固云:“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诙笑,不甚闲靡。
“携手上河梁,游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
当留斯馆,我当归故乡。一别如秦胡,会见何讵央。怆悢切中怀,不觉泪沾裳。愿
长努力,言笑莫相忘。”苏武别李陵。见《初学记》卷十八,然疑是后人拟作武归后拜典属国;宣帝即位,赐爵关内侯,神爵二年(前六十)卒,年八十余。陵则在匈
二十余年,卒,有集二卷。诗以外,后世又颇传其书问,在《文选》及《艺文类聚》中。〔28〕参考书:
《中国大文学史》(第三编第四章)
亦新也,然或
后人附会。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
“…观上世之清辉兮,廉士亦茕茕而靡归。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卞随务光遁迹于山兮,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若伍员与屈原兮,固亦无所复顾。亦不能同彼数
兮,将远游而终古。…”
陆沉于俗,避世金门。
殿中,可以避世全
;何必
山之中,蒿庐之下。”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凡可读者百二十篇,其尤嫚戏不可读者尚数十篇。”〔20〕至于儒术之士,亦擅文词者,则有菑川薛人公孙弘,字次卿,元光中贤良对策第一,拜博士,终为丞相,封平津侯,于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矣。广川董仲舒与公孙弘同学,于经术尤著,景帝时已为博士,武帝即位,举贤良对策,除江都相,迁胶西相,卒。尝作《士不遇赋》(见《古文苑》),有云:
〔3〕亲策贤良《汉书·武帝纪》载:元光元年(前194)五月“诏贤良曰:‘…朕之不,不能远德,此
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
,受策察问,咸以
褚少孙补《史记》〔25〕云:“东方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山中。时坐席中酒酣,乃据地歌曰——
终则谓不若反素业,归于一善,托声楚调,结以中庸,虽为粹然儒者之言,而牢愁狷狭之意尽矣。
“日月星辰和四时皇帝,骖驾驷从梁来梁王,郡国士
羽林材大司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中略)蛮吏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欂栌相枝持大匠。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啮妃女
甘如饴郭舍人,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五言有枚乘开其先,而是时苏李别诗〔26〕,亦称佳制。苏武字卿,京兆杜陵人,天汉元年,以中郎将使匈
,留不遣。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天汉二年击匈
,兵败降虏,单于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汉夷其族。至元始六年〔27〕,苏武得归,故与陵以诗赠答:
《汉书》(卷六,二十二,五十一,五十四,六十五,九十三)
《全汉文》(清严可均辑)
《全汉诗》(丁福保辑)
诗之新制,亦复蔚起。《》《雅》遗声之外,遂有杂言,是为“乐府”《汉书》云东方朔作八言及七言诗〔23〕,各有上下篇,今虽不传,然元封三年作柏梁台〔24〕,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乃得上坐,则其辞今
存,通篇七言,亦联句之权舆也:
小说家言,时亦兴盛。洛人虞初〔21〕,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作《周说》九百四十三篇。齐人饶,不知其姓,为待诏,作《心术》二十五篇。又有《封禅方说》十八篇,〔22〕不知何人作,然今俱亡。
〔2〕征申公枚乘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六月,议立明堂。《汉书·儒林传》载:“(赵)绾、(王)臧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驾驷迎申公,弟
二人乘轺传从。至,…舍鲁邸,议明堂事。”征枚乘事参看本书第八篇。置“五经”博士,《汉书·武帝纪》载:建元五年(前136)
“置‘五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