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扬江有锅及竹缆二妖,独逸去不可得,真武因指一化
,复
人世,于武当山镜守之。篇末则记永乐三年玄天助国却敌事,而下有“至今二百余载”之文,颇似此书
行,当在明季;然旧刻无后一语,可知有者乃后来增订之本矣。
四曰《西游记传》,四卷四十一回“题齐云杨志和编,天赵景真校”叙孙悟空得
,唐太宗
冥,玄奘应诏求经,途中遇难,终达西土,得经东归者也。太宗之梦,庸人已言,张鷟《朝野佥载》〔5〕云“太宗至夜半奄然
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还即去也。’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
见判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送迎引导
。”又有俗文,亦记斯事,有残卷从敦煌千佛
得之(详见第十二篇)。至玄奘
竺〔6〕,实非应诏,事
《唐书》(百九十一《方伎传》),又有专传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佛藏》中,〔7〕初无诸奇诡事,而后来稗说,颇涉灵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有猴行者
沙神及诸异境;金人院本亦有《唐三藏》〔8〕(陶宗仪《辍耕录》);元杂剧有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9〕(锺嗣成《录鬼簿》),一名《西游记》(今有日本盐谷温校印本),其中收孙悟空,加戒箍,沙僧,猪八戒,红孩儿,铁扇公主等皆已见。似取经故事,自唐末以至宋元,乃渐渐演成神异,且能有条贯,小说家因亦得取为记传也。
…大圣正在开战,忽见本山众猴惊散,就走;真君大步赶上,急走急迫。大圣慌忙将
一变,
中。真君
“这猴
必变鱼虾,待我变作鱼鹰逐他。”大圣见真君赶来,又变一鸨鸟,飞在树上,被真君拽弓一弹,打下草坡,遍寻不见,回转天王营中去说猴王败阵等事,又赶不见踪迹。天王把照妖镜一照,急云“妖猴往你
去了”真君回
;猴王急变
真君模样,座在中堂,被二郎用一
其三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志传》,即《北游记》,四卷二十四回,亦余象斗编,记真武本
及成
降妖事。上帝为玄天之说,在汉已有(《周礼》《大宗伯》郑氏注),然与后来之玄帝,实又不同。此玄帝真武者,盖起于宋代羽客之言,即《元
玉历记》(《三教搜神大全》一引)所谓元始说法于玉清,下见恶风弥
,乃命周武伐纣以治
,玄帝收
以治
“上赐玄帝披发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统领丁甲,下降凡世,与六天
王战于
之野,是时
王以坎离二炁,化苍
蛇,变现方成,玄帝神力摄于足下,锁鬼众于酆都大
,人民治安,宇内清肃”者是也,元尝加封,明亦崇奉。〔4〕此传所言,间符旧说,但亦时窃佛传,杂以鄙言,盛夸
应,如村巫庙祝之见。初谓隋炀帝时,玉帝当宴会之际,而忽思凡,遂以三魂之一,为刘氏
,如来三清并来
化,乃隐蓬莱;又以凡心,生哥阇国,次生西霞,皆是王
,蒙天尊教,舍国
家,功行既完,上谒玉帝,封
天尊,令收天将;于是复生为净洛国王
,得斗母元君
化,
武当山成
。玄帝方升天
,忽见妖气起于中界,知即天将,扰
人间,乃复下凡,降
蛇怪,服赵公明,收雷神,获月孛及他神将,引以朝天。玉帝即封诸神为玄天
将,计三十六员。
全书之前九回为孙悟空得仙至被降故事,言有石猴,寻得源,众奉为王,而复
山,就师悟
,以大神通,搅
天地,玉帝不得已,封为齐天大圣,复扰蟠桃大会,帝命
二郎真君讨之,遂大战,悟空为所获,其叙当时战斗变化之状云:
且演为剧本矣。
…那小猴见真君到,急急报知猴王。猴王即掣起金箍,步上云履。二人相见,各言姓名,遂排开阵势,来往三百余合。二人各变
万丈,战
云端,离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