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白岩言“尝与诸友扶乩,其仙自称真山民,宋末隐君也,倡和方洽,外报某客某客来,乩忽不动。他日复降,众叩昨遽去之故,乩判曰,‘此二君者,其一世故太
,酬酢太熟,相见必有谀词数百句,云
散人拙于应对,不如避之为佳;其一心
至于每卷之末,常缀小文,则缘事极简短,不合于传奇之笔,故数行即尽,与六朝之志怪近矣。又有《聊斋志异拾遗》〔9〕一卷二十七篇,后人掇拾;而其中殊无佳构,疑本作者所自删弃,或他人拟作之。
《太平广记》事以类聚,故可并收;今一书而兼二,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
;…
旨。已,万石草草便去;万锺襆被来伴客寝。…(卷十)
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望重以传者矣。今举其较简者三则于下:
刘乙斋廷尉为御史时,尝租西河沿一宅,每夜有数人击柝,声琅琅彻晓,…视之则无形,聒耳至不得片刻睡。乙斋故项,乃自撰一文,指陈其罪,大书粘
以驱之,是夕遂寂。乙斋自诧不减昌黎之驱鳄也。余谓“君文章
德,似尚未敌昌黎,然
刚气盛,平生尚不作暧昧事,故敢悍然不畏鬼;又拮据迁此宅,力竭不能再徙,计无复之,惟有与鬼以死相持:此在君为‘困兽犹斗’,在鬼为“穷寇勿追’耳。…”乙斋笑击余背曰“魏收轻薄哉!然君知我者。”(《滦
消夏录》六)
《聊斋志异》风行逾百年,摹仿赞颂者众,顾至纪昀而有微辞。盛时彦〔19〕(《姑妄听之》跋)述其语曰“《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虞初以下天宝以上古书多佚矣;其可见完帙者,刘敬叔《异苑》陶潜《续搜神记》,小说类也,《飞燕外传》《会真记》,传记类也。
《阅微草堂笔记》虽“聊以遣日”之书,而立法甚严,举其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自序云“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20〕者,即此之谓。其轨范如是,故与《聊斋》之取法传奇者途径自殊,然较以晋宋人书,则《阅微》又过偏于论议。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
有益人心,即与晋宋志怪
神,自然违隔;且末
加厉,易堕为报应因果之谈也。
乾隆末,钱唐袁枚〔10〕撰《新齐谐》二十四卷,续十卷,初名《不语》,后见元人说
有同名者,乃改今称;序云“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
也”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若纯法《聊斋》者,时则有吴门沈起凤作《谐铎》〔11〕十卷(乾隆五十六年序),而意过俳,文亦纤仄;满洲和
额〔12〕作《夜谭随录》十二卷(亦五十六年序),颇借材他书(如《佟觭角》《夜星
》《疡医》皆本《新齐谐》),不尽己
,词气亦时失之
暴,然记朔方景
及市井情形者特可观。他如长白浩歌
〔13〕之《萤窗异草》三编十二卷(似乾隆中作,别有四编四卷,乃书估伪造)。海昌
世灏〔14〕之《影谈》四卷(嘉庆六年序),平湖冯起凤〔15〕之《昔柳摭谈》八卷(嘉庆中作),近至金匮邹弢〔16〕之《浇愁集》八卷(光绪三年序),皆志异,亦俱不脱《聊斋》窠臼。惟黍余裔孙〔17〕《六合内外琐言》二十卷(似嘉庆初作)一名《璅杂记》者,故作奇崛奥衍之辞,伏藏讽喻,其
式为在先作家所未尝试,而意浅薄;据金武祥〔18〕(《江
艺文志》下)说,则江
屠绅字贤书之所作也。绅又有《鹗亭诗话》一卷,文词较简,亦不尽记异闻,然审其风格,实亦此类。
今燕昵之词,嬫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自言,似无此理,使
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盖即訾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简,既非自叙之文,而尽描写之致而已。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父容舒,官姚安知府。昀少即颖异,年二十四领顺天乡试解额,然三十一始成
士,由编修官至侍读学士,坐
机事谪戍乌鲁木齐,越三年召还,授编修,又三年擢侍读,总纂四库全书,绾书局者十三年,一生
力,悉注于《四库提要》及《目录》中,故他撰著甚少。后累迁至礼
尚书,充经筵讲官,自是又为总宪者五,长礼
者三(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二十)。乾隆五十四年,以编排秘籍至
河“时校理久竟,特督视官吏题签庋架而已,昼长无事”乃追录见闻,作稗说六卷,曰《滦
消夏录》。越二年,作《如是我闻》,次年又作《槐西杂志》,次年又作《姑妄听之》,皆四卷;嘉庆三年夏复至
河,又成《滦
续录》六卷,时年已七十五。后二年,其门人盛时彦合刊之,名《阅微草堂笔记五
》(本书)。十年正月,复调礼
,拜协办大学士,加太
少保,
国
监事;二月十四日卒于位,年八十二(一七二四——一八○五),谥“文达”(《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