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七篇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2/5)

《三侠五义》于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原名《忠烈侠义传》,百二十回,首署“石玉昆〔7〕述”而序则云问竹主人原藏,人编订,皆不详为何如人。凡此著作,虽意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为中枢,以总领一切豪俊,其在《三侠五义》者曰包拯。拯字希仁,以士官至礼侍郎,其间尝除天章阁待制,又除龙图阁学土,权知开封府,立朝刚毅,关节不到,世人比之阎罗,有传在《宋史》(三百十六)。而民间所传,则行事率怪异,元人杂剧中已有包公“断立太后”及“审乌盆鬼”〔8〕诸异说;明人又作短书十卷曰《龙图公案》〔9〕,亦名《包公案》,记拯借私访梦兆鬼语等以断奇案六十三事,然文意甚拙,盖仅识文字者所为。后又演为大,仍称《龙图公案》,则组织加密,首尾通连,即为《三侠五义》蓝本矣。〔10〕《三侠五义》开篇,即叙宋真宗未有,而刘李二妃俱娠,约立举者为正。刘乃与监郭槐密谋,俟李生,即易以剥之狸猫,谓生怪。太则付人寇珠,命缢而弃诸,寇珠不忍,窃授陈林,匿八大王所,云是第三,始得长育。刘又谗李妃去之,忠宦多死。真宗无,既崩,八王第三承大统,即仁宗也。书由是即叙包拯降生,惟以前案为下文伏线而已。复次,则述拯婚宦及断案事迹,往往取他人故事,并附著之。比知开封,乃于民间遇李妃,发“狸猫换”旧案,时仁宗始知李为真母,迎以归。拯又以忠诚之行,化豪客,如三侠,即南侠展昭,北侠欧,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以及五鼠,为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鼠白玉堂等,率为盗侠,纵横江湖间,或则偶京师,戏盗御,人亦莫能制,顾皆先后倾心,投诚受职,协诛暴,人民大安。后襄王赵珏谋反,匿其党之盟书于冲霄楼,五鼠从巡颜查散探访,而白玉堂遽独往盗之,遂坠铜网阵而死;书至此亦完。其中人之见于史者,惟包拯八王等数人;故事亦多非实有,五鼠虽明人之《龙图公案》及《西洋记》皆载及,而并云怪,与此之为义士者不同,宗藩谋反,仁宗时实未有,此殆因明宸濠事〔11〕而影响附会之矣。至于构设事端,颇伤稚弱,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值世间方饱于妖异之说,脂粉之谈,而此遂以豪脱略见长,于说角也。

“喝酒是小事,但不知锦鼠是怎么个人?”…展爷便将陷空岛的众人说,又将绰号儿说与众人听了。公孙先生在旁,听得明白,猛然省悟“此人来找大哥,却是要与大哥合气的。”展爷“他与我素无仇隙,与我合什么气呢?”公孙策“大哥,你自想想,他们五人号称‘五鼠’,你却号称‘御猫’,焉有猫儿不捕鼠之理?这明是嗔大哥号称御猫之故,所以知他要与大哥合气。”展爷“贤弟所说,似乎有理。但我这‘御猫’,乃圣上所赐,非是劣兄有意称‘猫’,要欺压朋友。他若真个为此事而来,劣兄甘拜下风,从此后不称御猫,也未为不可。”众人尚未答言,惟赵虎正在豪饮之间,…却有些不服气,拿着酒杯,立起“大哥,你老素昔胆量过人,今日何自馁如此?这‘御猫’二字,乃圣上所赐,如何改得?傥若是那个甚么白糖咧,黑糖咧,他不来便罢,他若来时,我烧一壶开开的,把他冲着喝了,也去去我的滞气。”展爷连忙摆手说“四弟悄言。岂不闻‘窗外有耳’?”刚说至此,只听得拍的一声,从外面飞,不偏不歪,正打在赵虎擎的那个酒杯之上,只听当啷啷一声,将酒杯打了个粉碎。赵爷唬了一,众人无不惊骇。只见展爷早已席,将槅扇虚掩,回复又将灯灭,便把外衣脱下,里面却是早已结束停当的。暗暗将宝剑拿在手中,却把槅扇假一开,只听拍的一声,又是一打在槅扇上。展爷这才把

不咤异。…(第四回)

结末言安骥以探及第,复由国监祭酒简放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未赴,又“改为学政,陛辞后即行赴任,办了些疑难大案,政声载,位极人臣,不能尽述”因此复有人作续书三十二回,文意并拙,且未完,云有二续,序题“不计年月无名氏”〔6〕盖光绪二十年顷北京书估之所造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