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2/5)

现存《墨》五十三篇。

“古者年八岁而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居则习礼文,行则鸣佩玉,升车则闻和鸾之声,是以非僻之心无自也。

这全是怪诞之说,是受了方士思想的影响。再如刘敬叔的《异苑》上说:

〔3〕《列仙传》《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卷,题刘向撰。叙写赤松等七十一个仙人的故事。

…”

第二讲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中国的神话既没有什么长篇的,现在我们就再来看《汉书》《艺文志》上所载的小说:《汉书》《艺文志》上所载的许多小说目录,现在一样都没有了,但只有些遗文,还可以看见。如《大礼》《保傅篇》中所引《青史》说:

“义熙中,东海徐氏婢兰忽患羸黄,而拂拭异常,共伺察之,见扫帚从角来趋婢床,乃取而焚之,嫂即平复。”(卷八)

《十洲记》是记汉武帝闻十洲于西王母之事,也仿《山海经》的,不过比较《神异经》稍微庄重些。《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都是记武帝初生以至崩葬的事情。《冥记》是说神仙术及远方怪异的事情。《西京杂记》则杂记人间琐事。

〔2〕墨(约前468—前376)名翟,秋战国之际鲁国人。曾任宋国大夫,墨家学派创始者。他主张“无差等”的“兼”思想。

后人单知秦琼和尉迟敬德为门神,而不复知神荼,郁垒,更不消说造作他们的故事了。此外这样的还很不少。

上次讲过:一、神话是文艺的萌芽。二、中国的神话很少。三、所有的神话,没有长篇的。四、《汉书》《艺文志》上载的小说都不存在了。五、现存汉人的小说,多是假的。现在我们再看六朝时的小说怎样?中国本来信鬼神的,而鬼神与人乃是隔离的,因人与鬼神通,于是乎就有巫来。巫到后来分为两派:一为方士;一仍为巫。巫多说鬼,方士多谈炼金及求仙,秦汉以来,其风日盛,到六朝并没有息,所以志怪之书特多,像《博志》上说:

“西南荒山中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之,言不真矣。”(《西南荒经》)

常见在树上挂着“有求必应”的匾,便足以证明社会上还将树木当神,正如六朝人一样的迷信。其实这思想,本来是无论何国,古

〔4〕《神仙传》《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题葛洪撰。叙写许由、巢父等八十四人名列仙班的故事。

“燕太丹质于秦,…归,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生角,乃可。’丹仰而叹,乌即白,俯而嗟,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卷八《史补》)

〔1〕杨即杨朱,战国初期魏国人。主张“贵生重己”“全葆真,不以累形”的“为我”思想。其言论事迹,散见《孟》、《庄》、《韩非》、《吕氏秋》等书。《列》中虽有《杨朱》篇,但系后人伪托。

这可见六朝人视一切东西,都可成妖怪,这正就是巫底思想,即所谓“万有神教”此思想,到了现在,依然留存,像:

然而《神异经》,《十洲记》,为《汉书》《艺文志》上所不载,可知不是东方朔的,乃是后人假造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则与班固别的文章,笔调不类,且中间夹杂佛家语,——彼时佛教尚不盛行,且汉人从来不喜说佛语——可知也是假的。至于《冥记》,《西京杂记》又已经为人考是六朝人的。——所以上举的六小说,全是假的。惟此外有刘向的《列仙传》〔3〕是真的。晋的葛洪又作《神仙传》〔4〕,唐宋更多,于后来的思想及小说,很有影响。但刘向的《列仙传》,在当时并非有意作小说,乃是当作真实事情的,不,到现在还多拿它儿童读的材料。现在常有一问题发生:即此神话,可否拿它儿童的读?我们顺便也说一说。在反对一方面的人说:以这神话教儿童,只能养成迷信,是非常有害的;而赞成一方面的人说:以这神话教儿童,正合儿堂的天,很趣味,没有什么害的。在我以为这要看社会上教育的状况怎样,如果儿童能继续更受良好的教育,则将来一学科学,自然会明白,不至迷信,所以当然没有害的;但如果儿童不能继续受稍的教育,学识不再步,则在幼小时所教的神话,将永信以为真,所以也许是有害的。

《青史》这话,就是古代的小说;但就我们看去,同《礼记》所说是一样的,不知何以当作小说?或者因其中还有许多思想和儒家的不同之故吧。至于现在所有的所谓汉代小说,却有称东方朔所的两:一、《神异经》,二、《十洲记》。班固的,也有两:一、《汉武故事》;二、《汉武帝内传》。此外还有郭宪的《冥记》,刘歆的《西京杂记》。《神异经》的文章,是仿《山海经》的,其中所说的多怪诞之事。现在举一条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