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傅佩荣:解开人类生存之谜(2/2)

另一位哲学家的影也依稀可见,那就是法国的德日。德日把达尔文的演化论、柏格森的创化论,以及他的天主教信仰结合起来,说明了生化的轨迹与人类未来的正途。关键在于人类跨越过了“反省的门槛”展现了可贵的自我意识,可以思考、判断、设计与抉择,然后有能力带领宇宙的演化走上正确的方向。这方向就是:由自我意识推扩为“我们”意识,转化为“”的行动。他说:“在我看来,地球的整个前途,正如宗教,系于唤醒我们对未来的信念。”

谈到箴言,就是安娜与荷西诵的那些语句。箴言共五十二则,原本写在五十二张扑克牌上,在玛雅家族中传。相关的这一段故事是全书最悬疑的分,而这些箴言究竟说了些什么?说作者对宇宙起源、生演化、人类意识浮现等重大问题的看法。每一则箴言都值得省思再三,合而观之,则是浩瀚澎湃的史诗。读来使人心开阔,觉得人类与全、整个宇宙都极为亲密,接近庄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与我为一”的意境了。

演化的目的是一般人的意识。人有意识,就好像宇宙终于张开了。人观看万,正是宇宙观看自己的。这里贾德借用的是黑格尔哲学:上帝是无限神,人是有限神,由于神的本质必须活动(因为完全死寂的是质),所以无限神是创造了有限神,好让后者可以回归自己。回归的方法是充分发挥意识的作用,使神可以经由艺术、宗教与哲学,走向绝对神的领域。贾德没有详细介绍上述内容,但是在字里行间提醒大家:新的千禧年到了,人类尚在成蛹阶段,如何才能蜕变为丽的蝴蝶呢?除了展现心灵的潜能,提升神的境界,此外别无路。

首先,关于宇宙的起源,要问它是上帝所造,还是自己恒存?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家,比较偏好“自然神论”亦即:上帝创造宇宙之后,放手不,让它自己去发展。这看法与当代科学界所宣称的大爆炸理论是可以相容的。它一方面不必否定上帝存在,同时又维护了宇宙的自主。于是,人类可以认为自己是上帝造的,只是方法变成长期的演化。

,因为他们以各方式表现的,其实是作者贾德的观。以下稍加引申说明。

《玛雅》若是一本单纯的小说,也许会引起一阵阅读风,若是一本哲学著作,也许会受到学者的讨论。现在它兼特质,相信将会带动整个社会的求知,促使大家关心一些属于源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的、单一的或标准的答案,但是只要想到它们,就会帮助自己的心灵变得比较沉淀、比较稳重、比较内敛,因而也可能以更清醒的意识品味自己的生命。

相较于贾德的成名作《苏菲的世界》来说,这本《玛雅》适合所有备成熟思考能力的人阅读。其中的哲学分量固然不轻,但是作为主导线索的却是今日行的生学知识。哲学与生学的聚焦之,正是“人生有何意义?”这样的大问题。《玛雅》中有一句箴言回在字里行间:“创造一个人得上几十亿年。而魂飞魄散却只在转瞬之间。”因此,人应该珍惜此生。珍惜的极致,就会像本文的开场白所说的了。

贾德提醒我们:科学的年代已经接近“闭幕”阶段。人类透过科学研究所能知的,大概都已经知了,所能到的,也得差不多了。难下一步真的是要力介宇宙的演化行程,得天翻地覆,以致“黑暗之日”再度降临吗?我们面临了生命转弯的地方,那么何不放松心情,减缓脚步,对古老的宗教启迪与哲学智慧,重新燃起请益的忱。说不定这才是解开人类生命存在之谜的契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