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闷作家的最大愿望是,希望他的作品能像这位女读者阅读。的那本书一样受到读者迎,于是他开始以他想像的多产作家的,写作方式着手写一本小说;而多产作家的最大愿望是,希望他的作品能像这位年轻女
阅读的那本书一样受到读者的青睐,于是他开始以他想像的苦闷作家的写作方式着手写一本小说。
我曾在一本书里读过,要表示思想的客观时,可以使用“思考”这个动词的无人称形式,例如,不说“我思考”、“你思考”只说“思考”就像大家说“下雨”而不提谁下雨那样。宇宙也是有思想的,这
观
是我们看问题的依据。
或者:
今天我要把一名著的最初几段抄写一遍,看看在它那开
里蕴藏的力量能否传递到我的手上来。如果我的手真能获得这科力量,它便会自发地接着写下去。
或者:
“七月初,一个十分炎的日
。接近黄昏时,一个年轻人从转租的位于S胡同的小房间里走
来,慢慢地、仿佛是漫不经心地走向K桥。”
我看见这位女读者脸上显的正是阅读的这
特殊的幸福
,而我自己则不能享受这
幸福。
或者:
这位年轻女先后遇见这两位作家。他们都对她说,希望她能读读他们刚刚完成的小说。
同上。把“多产作家”换成“苦闷作家”把“苦闷作家”换成“多产作家”
年轻女是多产作家的
心…厌恶苦闷作家。当她读完多产作家的新作后,未发现有何变化;她喜
这本书,但并不特别为之倾倒。至于苦闷作家的手稿,她认为这本小说与该作家以往的小说一样,平淡无味。她以通常的客
话回复了两位作者。他们都认为这位女读者并不十分细心,便不再注意她了。
我写字台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别人送我的招贴画,画着斯努
狗[④]蹲在打字机旁,上面还写有一句话:“一个黑暗与动
的夜晚…”每当我坐到写字桌前看到这句话时,它那无人称语气仿佛打开了从一个世界走向另一个世界的通
,从此时此地的时间与空间走向作品的时间与空间的通
。我
到兴奋,
到这是一个开端,接踵而来的是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事件。我相信,不
有用无用,最好还是共同约定一个通
、一个开端。我知
,说谎成癖的斯努
只会说那么几句话,绝不会说别的话。轻而易举地
另一个世界,那只是幻想。我在这
梦幻般的幸福
支
下立即动手写作,但我面前的白纸上展现
的却是一片空白。
自从我面前挂上这幅招贴画,我再也无法写作了。必须尽快从墙上把这个可恶的斯努狗像摘下来,可我又老是下不了决心,因为这个少儿时代的玩偶已经成了我目前状态的象征,它时时提醒我、告诫我。
同上。把…换成…
[①]的诗集来看(很清楚,莎尔德林与他要写的小说毫无关系)。他把已经写完的一页誊清,然后又一行行地杠掉。他先打电话给洗染店(事先已约定,他那条蓝星期四以后才能洗好),然后又
了些现在无用、将来也许有用的笔记,再去查百科全书中的塔斯
尼亚[②]词条(很清楚,在他写下的那几页笔记中并未提到塔斯
尼亚),最后撕毁了两负笔记,并放听一张拉威尔[③]的乐曲。这位多产的作家从来不喜
那位苦闷作家的作品,读他的作品时仿佛
看就要抓住关键的东西了却老是抓不住那关键的东西,让人老是放不下心。但是,现在望着他写作,觉得这个人正在与某
说不清的东西斗争,说不清是一团
麻还是一条不知去向的
路。有时他觉得这个人在万丈
渊上走钢丝,因此对他赞赏不已。啊,何止赞赏,还有忌妒,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创作与这个苦闷作家的追求相比,简直太渺小、太浮浅了。
在谷底的一幢别墅台上,一位年轻的女
边晒太
边看书。那两位作家都用望远镜观察她。“她多么专心看书,仿佛连呼
都忘记了,”苦闷的作家心里想
“她翻页时的动作多么投
啊!她念的书一定像多产作家写的那
小说,
有极大的
引力!”多产的作家则在心里想
:“她多么专心读书,几乎完全沉浸在
思之中,仿佛发现了什么神奇的真理!她念的书一定像苦闷作家写的。那
小说,充满
奥的
义!”;
年轻女一直是多产作家的
心读者,厌恶苦闷作家。她读字多产作家的新作后,认为这是一篇毫无价值的作品,因此得
结论说,多产作家以前写的东西都没有价值。与此相反,现在她回想起苦闷作家以前的作品,认为那些作品写得都很好,急不可待地要看他的新作。但是当她看到他的新作并非像她期待的那样时,便把他也抛到一边去了。
或者:
年轻女将两份手稿
混了,把苦闷作家
照多产作家的方式写成的小说退还给了多产作家,把多产作家
照苦闷作家的方式写成的小说退还给了苦闷作家。他们看到别人模仿他们的作品,双双
到极大气愤,于是重新
照自己的写作方式创作。
或者:
很多小说第一章开的魁力在以后的叙述中很快消失了,因为开端只不过是一
许诺,对后面的故事及其可能的
展开方式的一
许诺。我真想写一本小说,它只是一个开
,或者说,它在故事展开的全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
时的那
扭力,维持住该者尚无
内容的期望。这样一本小说在结构上有什么特
呢;写完第一段后就中止吗?把开场白无休止地拉长吗?或者像个千零一夜》那样,把一篇故事的开
到另一篇中去呢?
我必须
年轻女收到两份手稿。几天之后她
人意料地邀请两位作家同来
客。“你们在开什么玩笑?”她说“你们送给我的是同一本小说的两份抄件!”
那么动词“阅读”呢?能否像说“今天下雨”那样说“今天阅读”呢?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阅读比起写作来更应该是个别行的活动。假若写作能够超越作者个人的局限
,那么写作的意义仍旧在于它的作品要经过读者个人的思维回路得到阅读。只有作品得到某个读者的阅读,才能证明该作品
备了作者赋予它的功能。因此作品的功能超越了个人的范围。宇宙什么时候才能表现自己呢?只有当人们可以这样说的时候它才能表现自己:“我阅读,因此宇宙在写作。”
我能否像说“今天下雨”、“今天刮风”那样,说“今天写作”呢?只有等我习惯使用“写作”的无人称形式时,我才敢相信我能够克服自己上的局限
。
或者:
一阵风了两份手稿。女读者把它们收拢并混在一起,变成一
完
无缺的小说,变成多产作家与苦闷作家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小说。评论家们简直不知
应把这本小说归于谁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