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间,人报江东孙权差鲁肃来吊丧,船已傍岸。孔明笑曰::大事济矣!”遂问刘琦曰:“往日孙策亡时,襄曾遣人去吊丧否?”琦曰:“江东与我家有杀父之仇,安得通庆吊之礼!”孔明曰:“然则鲁肃之来,非为吊丧,乃来探听军情也。”遂谓玄德曰:“鲁肃至,若问曹
动静,主公只推不知,再三问时,主公只说可问诸葛亮。”计会已定,使人迎接鲁肃。肃
城吊丧;收过礼
,刘琦请肃与玄德相见。礼毕,邀
后堂饮酒,肃曰:“久闻皇叔大名,无缘拜会;今幸得见。实为欣
。近闻皇叔与曹
会战,必知彼虚实:敢问
军约有几何?”玄德曰:“备兵微将寡,一闻
至即走,竟不知彼虚实。”鲁肃曰:“闻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
魂亡胆落,何言不知耶?”玄德曰:“徐非问孔明,便知其详。”肃曰:“孔明安在?愿求一见。”玄德教请孔明
来相见。
却说曹见云长在旱路引军截
,疑有伏兵,不敢来追;又恐
路先被玄德夺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来。荆州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已备知襄
之事,料不能抵敌曹
,遂引荆州军民
郭投降。曹
城、安民已定,释韩嵩之囚,加为大鸿胪。其余众官,各有封赏。曹
与众将议曰:“今刘备已投江夏,恐结连东吴,是滋蔓也,当用何计破之?”荀攸曰:“我今大振兵威,遣使驰檄江东,请孙权会猎于江夏,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孙权必惊疑而来降,则吾事济矣。”
从其计,一面发檄遣使赴东吴;一面计
步
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
陆并
,船骑双行,沿江而来,西连荆、峡、东接蕲、黄、赛栅联络三百余里。
肃见孔明礼毕,问曰:“向慕先生才德,未得拜晤;今幸相遇,愿闻目今安危之事。”孔明曰:“曹计,亮已尽知;但恨力未及,故且避之。”肃曰:“皇叔今将止于此乎?”孔明曰:“使君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将往投之。”肃曰:“吴臣粮少兵微,自不能保,焉能容人?”孔明曰:“吴臣
虽不足久居,今且暂依之,别有良图。”肃曰:“孙将军虎踞六郡,兵
粮足,又极敬贤礼士,江表英雄,多归附之。今为君计。莫若遣心腹往结东吴,以共图大事。”孔明曰:“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费词说。且别无心腹之人可使。”肃曰:“先生之兄,现为江东参谋,日望与先生相见。肃不才,愿与公同见孙将军,共议大事。”玄德曰:“孔明是吾之师,顷刻不可相离,安可去也?”肃
请孔明同去。玄德佯不许。孔明曰:“事急矣,请奉命一行。玄德方才许诺。鲁肃遂别了玄德、刘琦,与孔明登舟,望柴桑郡来。正是:只因诸葛扁舟去,致使曹兵一旦休。不知孔明此去毕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只见一人白袍银铠,立于船上大呼曰:“叔父别来无恙!”小侄得罪。”玄德视之,乃刘琦也。琦过船哭拜曰:“闻叔父困于曹
,小侄特来接应。”玄德大喜,遂合兵一
,放舟而行。在船中正诉情由,江西南上战船一字儿摆开,乘风唿哨而至,刘琦惊曰:“江夏之兵,小侄已尽起至此矣。今有战船拦路,非曹
之军,即江东之军也,如之奈何?”玄德
船
视之,见一人纶巾
服,坐在船
上,乃孔明也,背后立着孙乾。玄德慌请过船,问其何故却在此。孔明曰:“亮自至江夏,先令云长于汉津登陆地而接。我料曹
必来追赶,主公必不从江陵来,必斜取汉津矣;故特请公
先来接应,我竟往夏
,尽起军前来相助。”玄德大悦,合为一
,商议破曹之策。孔明曰:“夏
城险,颇有钱粮,可以久守。请主公且到夏
屯住。公
自回江夏,整顿战船,收拾军
,为掎角之势,可以抵当曹
。若共归江夏,则势反孤矣。”刘琦曰:“军师之言甚善。但愚意
请叔父暂至江夏;整顿军
停当,再回夏
不迟。”玄德曰:“贤侄之言亦是。”遂留下云长,引五千军守夏
。玄德、孔明、刘琦共投江夏。
话分两。却说江东孙权,屯兵柴桑郡,闻曹
大军至襄
,刘琮已降,今又星夜兼
取江陵,乃集众谋士商议御守之策。鲁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士民殷富。吾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刘备新败,肃请奉命往江夏吊丧,因说刘备使抚刘表众将,同心一意,共破曹
;备若喜而从命,则大事可定矣。”权喜从其言,即遣鲁肃赍礼往江夏吊丧。却说玄德至江夏,与孔明、刘琦共议良策。孔明曰:“曹
势大,急难抵敌,不如往投东吴孙权,以为应援。使南北相持,吾等于中取利,有何不可?”玄德曰:“江东人
极多,必有远谋,安肯相容耶?”孔明笑曰:“今
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江东安得不使人来探听虚实?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
,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共诛曹
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玄德曰:“此论甚
。但如何得江东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