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阿攸把脸贴到阿
的手心里,怯怯地问
“为何要吃这么多苦上告呢,如阿爹所言到了年纪与我们找个郎君嫁了说不得便能过上好日
了。”
“阿攸…是谁将我送回来的?”一清醒过来,疼痛便涌了上来,令卓观颐无比痛苦,却又不能叫妹妹知,只能咬牙忍着,与妹妹说说话,别叫自己去想。
她又去官府投递诉状,年少的她一心以为公堂之上自有公理,可事实上她甚至不去公堂,收状纸的小吏听了她的诉求便不耐烦地赶她走,说的也是
不告父的那
说辞,还说夫妻家事官府也是
不着的。
最后分别的时候还赠与了她银两,这才让她能够带着妹妹一路走到京师。卓观颐醒来的时候,十岁的妹妹卓观攸正着泪趴在床边
张地守着她。“阿攸…”“阿
,你醒了!莫要动了!”卓观攸见她醒来,喜得直落泪。
“傻孩…”母亲去的时候阿攸不过四五岁,许多事她都记不得,也没上过学堂,连
门都很少,但卓观颐不是,她的母亲曾将她抱在怀里指着书上的字句告诉她,观颐二字
自《易》…
的时候铺上上下下都已换了人,全然已是改姓叶氏了。这便罢了。
“是一位军士,她替你请了大夫,现在还在外
守着呢。”“阿攸有跟人家好好
谢吗?”“阿攸有的。”卓观颐伸手摸了摸乖巧的幼妹的脸颊,十岁的孩
瘦瘦小小,看着才八九岁。
那些喧嚣与闹与她无半
关联,她如行尸走
一般在街上游
,走着走着远远看见有几个人似乎在找什么人,其中一个像是她父亲手下的伙计,她慌了起来。
卓观颐求了又求,叫厌烦了的官吏使唤杂役将她叉了去,她无比凄苦地走在繁华的街
上。
转便跑,慌不择路撞
了一位贵人怀里,贵人好心救她,又细问了缘由,跟她说京中有登闻鼓,只要受得住刑罚,便能直达天听。
她父亲得了消息将她捉回去又是一顿好打,她苦熬了一段时日,偷偷地藏了银钱,趁着父亲带着继母与弟弟游的时候,牵着妹妹逃离了家,一路摸索着奔着州府去了。
了沁州城。
“颐,贞吉。观颐,自求实。*”“自求
实的意思就是自己养活自己。
人在世,一切都得靠自己,父母、伴侣、
女都不一定靠得住,只有自己立得住,你才能活
个样
来。”
可既如此,他又有什么脸面霸占着卓家的家产,乃至要令卓家绝后呢?她一遍一遍地跟父亲争吵,又一次次地被打得开
绽,她跑
家门去县衙上告,知县说
不告父,将她赶了
来。
过不了多久,他又盘算着将两个女儿改姓叶,说是随父姓天经地义。这叫卓观颐如何能肯,她承袭的是外祖一系的香火,他父亲这便等于要绝了她母系的后代,与刨人祖坟无异。
她不肯,她父亲便以忤逆为由,苛待她与妹妹,她二人在家中过得还不如看门的小童。一日夜里,卓观颐睡不着,便起来走动,却不想叫她听到了父亲与继母夜话,他的父亲说早晚会将这份家业给他与继母所生的儿
。卓观颐这才恍然大悟,父亲早已不再是她们的父亲了,他已是旁人的家人。
“阿娘阿爹也靠不住吗?”那时候的卓观颐还很年幼,闻言抬只看到母亲的下颌。“自然,阿娘阿爹也有自己的事要忙,不能时时围着阿颐转呀,更何况阿娘阿爹总是会走在你们前面的。”她母亲笑起来,笑声里带着无限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