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韩月得知此消息的时候,正是在河东宪州境内。大宋河东路乃是太宗皇帝当年灭北汉后以北汉旧土所设,与陕西、河北相比,河东路是一个特殊的地区,分别与辽夏接壤。每次宋朝在北方爆发战争,都少不了河东路的事。故而民风剽悍,韩月在离开陕西之后,辗转来到了此
。
所以这些
利兵甲绝不可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么来源无非有二,非宋即夏,对于辽国来说,这只是其中二选一的事情,关键看选谁对辽国更有利。当今辽主耶律洪基蛮横乃是
了名的,动不动
动大军敲诈邻国。
孙二娘究竟和西夏那边打算什么,他也不
,反正钱已到手,其余之事和他没关系。在宋朝待了两年,他始终产生不了归属
,始终觉得自己只是这个国家的一个过客。他曾想过去江南看看,但是宋朝国土实在太过辽阔,他又不认得山川
路。
至于对于辽国的指责,宋朝毫无理会的兴趣。宋朝君臣对于辽国的内
只有幸灾乐祸,虽然不知是谁暗助辽国叛军,但是总希望辽国内
越
越好。对此朝廷的判断也是一样的,不是西夏,就是宋朝边郡之中有边将暗中搅和辽国
局。
经过元丰西征的教训之后也认识到宋朝无力一
气吞并河西,目前的政策只是在边境上步步为营的蚕
,零敲碎打,章桀虽然给贬去了广州,但是他的“筑堡浅攻”之策却被章敦所赏识,陕西诸路的官军们都在大规模的修筑城寨,逐步侵占横山地区。
梁太后女主当权,在西夏这
军国主义国家若要稳固统治必然也只有选择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可以想见,现在摆平了内
纷争之后,宋夏边境短暂的和平时期已经结束,接下来又将是连绵不绝的战争。
其中最有可能的便是河东路的边臣们,万一被辽国抓到痛脚,不免又是一场大风波,虽然此时辽国没有熙宁年间时
动十万大军
压敲诈的实力,但是宋朝现在也没有同辽国翻脸的力量。
而且越往南走气候越闷
,还有那让人发霉的连
雨,让他这个在
北风霜之中生长起来典型北方汉
真的难以忍受,听人说到了江南还要比这里
的多,在那
地方生活,韩月觉得真不是人能待的下去的。
而熙宁七年,又趁宋朝北方大旱,
兵
索河东黄巍山地,宋神宗无奈之下割让了黄巍山东西七百里国土,此事被宋朝视为奇耻大辱,一直想方设法图谋报复,现在上京
的叛
,莫非给了这些宋人报复的机会?虽然没有证据,但是辽国使节已经南下。辽国惯于蛮横无理,证据之类的不重要。
那梁乙逋也不是好东西,屡次挑起边境战争,双手沾满宋人鲜血,如今死于内斗正是报应不
,老百姓们幸灾乐祸,自是希望敌国越
越好,最好是狗咬狗咬的自己灭亡,那就最痛快了。
所以他下意识的只是想往北走,尽
他已经见识到了南朝的锦绣繁华,但是在他的内心
,他仍然还是把北朝大辽当作自己的故土,所以他只是下意识的想离自己的故土近一些。
而民间对这
消息也是众说纷纭,都当
边新闻来稀罕,西贼蛮夷之辈,不知礼仪廉耻为何
,内斗窝里反也是平常事。
宋从来没有放过任何削弱辽国的机会,就像辽国也从来没把盟约放在
内。庆历年间,辽国趁宋军朝败于西夏,无事生非,重兵压境
索关南十县,
本未曾把檀渊之盟放在
内,
的宋朝无奈之下增加了岁币。
外民族就是如此,谁
大谁的话就正确。别看现在辽国内
,但是这个庞然大
已经稳稳压在周围各国
上百余年。
卒所穿盔甲,放到辽国上京
的蛮夷那里,非贵人酋长不得有,而且只怕还得当传家宝一样一代代的传下去,甚至宋军厢军士卒的甲胄,也比某些蛮夷
落的将领们要好得多。
而新党此时正忙着对旧党
行政治清算,暂时还没有
力对外
取,对于西夏来说他们也
好了重新开战的觉悟,只是现在
攻还有心无力。章敦乃是知兵之人。
所以一面冷淡的敷衍辽使,一面下令河北路驻军戒备,同时暗中派遣内侍梁从政前往河东路,调查此事。
对于韩月来说,他对于自己下一步怎么打算也没想好。汴京肯定是不能回去了,和弥勒教短暂的因缘也算就此结束。
当年
着宋朝割地,不也没讲求什么证据,最终如愿以偿,而对宋朝廷来说,新党当政,对于四夷持
政策,西夏的统治者换了谁都无所谓,敌视的态度决不会改变,更何况都是姓梁的。梁氏秉政数十年,其积累的怨恨不可能通过一个梁乙逋伏诛便烟消云散。
只是稍微转转
,那庞大的
影依然会让邻国提心吊胆。现在的情况,辽国更愿意相信是宋朝在其中搞鬼,宋辽之间虽有檀渊之盟,但是辽国从来都认为宋朝并未对南京
死心,任何盟约都是以实力作后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