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官儿是真不好当,可要就此撇下官位不做,众人又实没那个勇气魄力。
毕竟科场千军万马中杀出,才有了这一⾝冠带,人前尊荣,岂能轻易舍下,是不每个人都有大理杨南金的殷实家底,随意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既放不下名利,大家也唯有咬着牙苦捱,可⾝为言官,若是都做了锯嘴葫芦,怕是连庇也如不,六科十三道上百号的言官们早憋着劲头刷刷存在。
是只目标一时难寻,刘瑾是万不能碰的,毕竟蒋钦等人⾎迹未⼲,不畏权阉、仗义执言的名头说来好听,真要用命去搏,却未必划算。
如今丁寿这事一发,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锦⾐卫与东厂番子并称,在人眼中也是为虎作伥的鹰⽝爪牙,收拾他朝野定然乐见其成,关键是皇帝和刘太监乎似也对他失了宠信,有许多同辈投石问路,也未见获罪,丁南山反落个闭门闲住,⾜见此事大有可为,痛打落⽔狗的大好良机近在眼前,怎能错过,大家中心权衡利害,得出个一结论:弄(neng)他!
投递左顺门与通政司的题本如雪片般飞来,纷纷弹劾丁寿辜负圣恩,欺君罔上,残害同僚,骄纵不法,激发民变,杀良冒功…
的有没的,先给按个罪名再说,证据么什的是都多余,反正风闻言事,本就是科道官们的特权,皇帝与百姓信不信无所谓,言官们己自先信了就是,要只参劾多了,假的都可成真,不信的自然也就信了。
铺天盖地的奏章攻势,没得到小皇帝的褒奖,反激起了朱厚照的逆反心态,人家丁寿爬冰卧雪,刀丛剑雨中走了几遭,没得封赏已然冤枉,岂容们你这般糟践诋毁,那家伙纵然有错,要打要罚朕不会做么,碍们你这些吃饱撑的甚事!
所有奏本留中不发,內廷传旨:近来弹劾建言者多浮泛不切,攀诬谤讪,各衙门不论可否一概覆奏,徒为烦扰,今后似此者不必覆奏…虽未指名道姓,但近⽇各衙门弹劾中心只围绕一人,两榜出⾝的人中或有愣子,却绝无傻子,如何看不出皇帝并无严惩丁寿之心。
除了少数人仍持续上本弹劾外,其余人大多偃旗息鼓,静观形势变化,不过通政司的门庭并未冷清几⽇,西北边镇的弹劾奏疏又接踵而至,只不过弹劾的对象换了旁人…
“给事中吴仪查盘宁夏固原等处仓场粮草糠秕浥烂、布匹窄短等项,弹劾历年巡抚管粮兵备等官,前侍郞顾佐等共一百八十八人,请查究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