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一讲 小说是什么?
an:此系列系著名作家王安忆在复旦大学讲课时的讲稿,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小说的艺术。王安忆对小说艺术有独到的gan悟和理解,将小说定义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筑造chu的“心灵世界”(这对于理解其他艺术形式都有shen刻启迪)。讲稿既有理论上的解说和分析,也有从创作论和鉴赏论角度的评述,鞭辟入里地评析了小说的创作动因、途径和艺术。
我来复旦大学讲课心里也颇惶惑,我不知dao我能否讲好,但我会尽力。这十几周课我想用来探讨一个问题。这问题虽则简单,却也是许多人一直在探讨的,这便是:“小说到底是什么?”我的问题并非针对其在社会上的功能,并不是问它的社会位置是什么,而是它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是它本shen的问题。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说一下我为什么要开这门课,而不愿以一zhong讲座的形式。有许多大学和文学社团常请我去开讲座,我一般都拒绝。但我接受复旦的邀请,来此hua很长时间开一门课程。动机何在?
我时常在想,我们这zhong人,也就是我们这zhong写小说的人到底在干什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位置非常奇异。当有政治运动,特别是1949年后政治运动频繁的时期,我们常会成为枪,或者靶子,批评的对象或批评的工ju,总是这zhong作用,逃脱不了的作用。历来的运动中,作家正是成为一zhong意识形态的工ju,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很难摆脱,尽guan我们hua了很多时间,用了很多办法去摆脱它。在文革之后“四人帮”倒台的时候,我们成了民众的houshe2或心声,当民众gan觉到有话要说,我们便抢在前边说了。那个时期现在有许多人将其定位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有那么多人读小说,而且几乎每篇小说都会引起qiang烈的反响,许多话都靠文学说chu来,比如话剧《于无声chu1》,你们复旦的一位校友卢新华写的小说《伤痕》,陈国凯的小说《我应该怎么办》,等等。翻开1978年的获奖作品,全是那些说chu了人民心里想说但是不知dao怎么说,而且说不好又不敢说的作品。那时候的作品很过瘾,很痛快,当之无愧地成为民众的houshe2。今天,我们小说家还被赋予一zhong心理医生的功能,恐怕每一位作家都会受到读者这样的要求:希望你能解答一下我的问题,生活当中,人生dao路上碰到的难题。在这zhongzhong情况下,作家的角se有点类似于社会学家,似乎作家有必要对这社会上的许多问题负责任、作回答。
这zhong情况下我经常会想:我们到底是谁?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到了今天,改革开放形势之下,各个领域里,市场占了主导地位,市场怎么说呢?它引起了知识分子和作家的shen沉思考,他们有时痛恨这个市场化的社会,因市场的实用xing贬低了思想的无形价值。但我个人以为,市场化倒是把很多问题简单化而且本质化了。市场概括了民众中大多数人的需要,这zhong需要比较地贴近其个人自shen的需要,日常化的需要,而不是意识形态的需要。不妨可以从市场角度看看,哪几类文学作品、哪几类小说的销路比较好?也就是比较为人们需要。看清市场的要求也许能使我们看清一些东西。在市场背景下,最走红最受huan迎的是两大类作品:一类为纪实类作品,另外一类是言情、武侠、推理类作品。也就是说前者是完全真实的,后者是完全虚假的。这两类作品其实都是满足了人的猎奇心理,前者因其是百分之百的真实,我们对它的“奇”的要求相应地降低了,不会要求它有特别的、过分离奇的形态,一些平凡的事情,因我们知dao它是真实发生的,于是就变得奇特了。第二类作品,言情的,像琼瑶的小说,武侠的如金庸,推理破案,科学幻想…就更好理解它满足人zuo梦心理的功能了。生活如此乏味和枯燥,几乎每一步都是anbu就班,安排好了的,没有意外之笔,此类作品就提供了梦幻。琼瑶小说说到底就是灰姑娘的故事,chushen贫苦的女孩子,最后找到她的白ma王子,同时拥有了财富。她的小说路数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来自于特别的阶层,但我们都有一zhong遭遇奇迹的希望。而武侠小说中的人wu就更为离奇了,他们个个是超人、是异zhong,很满足人的英雄心和探险心。推理小说亦很刺激,它使人ti会到恐怖的快gan、悬念的快gan和最后谜底揭开的愉悦。也是对平凡生活的挑战。
通过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