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讲小说是什么?(6/6)

其实,当我们观望原始人的创作时,心里所追寻的就是一个不真实的世界,那里有着不为我们所知的逻辑、规则,起源和归宿。我们心里充斥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经验和感情,这是真正的创造,真正的造物。它扩展了我们的存在,延伸了真实世界的背景和前景。

然而,有趣的事情却在这里,当原始人在洞穴里描画着那些变形的飞禽、走兽、人物,他们原来是在探索与寻找世界的真实面目。他们一代代地朝着真实走来,留下他们的足迹,我们所称之为文明的东西。经过漫长的道路,他们终于走出迷雾,具有神力的超人和英雄在一项项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之后,渐渐隐去了他们的身影。世界变得清晰、明了,艺术也一步步地走向写实。真实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一丁点微小的差异也瞒不过我们的眼睛。人们最初是将“知道的”画下来,于是侧面的人物和动物也会有两只眼睛和耳朵;然后,人们认识了事情的错误,便描画他们“看见的”东西,透视的技术也形成了;再接着,更苛求的革命来了,仅仅是“看见的”还不够,而是要表现更确切的“看见”那就是在瞬息万变的光色之下所看见的某一片刻。

所以,你别看印象派的作品模模糊糊,模棱两可的,其实它更接近世界的真相。好了,艺术就这样成了创造真实的事情。小说,其实就是在这样的科学和民主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它是近代的产物,写实是它牢不可破的外衣。到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好神话”都消失了,它们被真实取代。

事实上,我以为现代的作家们都在为小说的现实困扰,它们想尽一切办法,要将小说与真实拉开距离。他们从各种理论中去寻找途径,从心理学去找畸形反常态的人性表现,或者从相对论中找到时空错乱的根据,拉美文学大爆炸则亮出了“魔幻”这一个武器,它促使作家们到消失的神话中再度发掘宝藏。然而,现实是日趋成熟的一个世界,多少人在其间生存,出于需要为它加砖添瓦,它是那么坚固,有着巨大的力量,它束缚着人们的想象,比人们自以为的更要固定。所以,在现代小说所有一切的变形反常的外表之下,其实还是一颗现实的心。

我举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上海作家陈村的一篇小说《一天》。

小说写一个名叫张三的人,在一天之中,度过了他从开始上流水线作业直至从流水线退休下来的一生劳作与生活。这是一个不真实的故事,谁也别想在一天之中过完几十年,它具有神话的特征,可惜只是一个外部的特征。事实上,它是在影射大工业生产方式中人生的苍白单调和枯乏,是对现实的描绘。20世纪的作家,总是难以走出影射,象征式的描绘,我们实在被现实缠绕得太紧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