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如果你被控吴淡如散文集吴淡如散文(4/4)

,你为什么忍下去?

不能一味地指责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妇女缺乏勇气,看看我们的社会做了什么。社会价值观在妇女还没被虐杀之前,还是会劝大家“床头吵、床尾和”我们的法律没有欧美的“保护令”来庇护身心受残的妇女免于再遭到暴徒伤害,纵容那些大声说“你跟我离婚,我就杀你全家”的男人;我们的警察没法像抓现行犯一样,破门而人管“家务事”只能在门外听见哀嚎。

当然,一个女人的勇气也是必需的,女人也常纵容男人的犯罪行为,只是痴心等着,天打下一个雷他就会改变。这些案主有的在新婚之夜就开始遭到毒打,却接连生下一堆孩子一起受累;等她仟悔“他第一次这样做,就不该原谅他”时,她已经年近五十了。大半人生,在哀嚎中度过“爱”改变了什么?书中还提及,有一位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亲眼看见儿子被丈夫活活打死却无力挽救,因为如果她去救,自己就会被打死。为什么你要忍到这个时候,忍到此时,尽管你“不作为”也是帮凶。

受虐妇女脱离暴力,需要勇气、社会鼓励,也需要“法”力。爱只能感化君子,施虐者绝对需要制裁。

有时你很难理解法官的脑袋在想什么?有个被长期施虐的女人在基金会协助下诉请离婚,丈夫的伤害罪成立,离婚却被驳回——这种判法,与“共犯”何别?

我认为,对于婚姻暴力,我们的社会在现阶段所采取的方式,叫作“纵容”我们的社会没有法律帮忙对抗家庭施暴者,我们的传统继续滋养施暴者,我们的受虐妇女也常以各种“无可奈何”的理由纵容施暴者。

纵容并不等于包容。

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以爱包容。有些事已经侵犯了“包容”的底线,不该继续被纵容。

据台北市社会局的统计,北区妇女服务中心每年接到的五千个电话中,有三千个是来投诉婚姻暴力的。某妇女基金进行全国性的问卷调查,高达三成五的女人表示被虐待,一成一说她们被殴打;而台大社会系教授冯燕则显示,三成五的妇女曾经历婚姻暴力。

施虐男人会觉得“她不听话,我就应该教训她”以“比力道”来展现他的“大丈夫”威风,是父权社会遗毒,基本上是“强凌弱”的行为。我一直觉得,对女人施虐的男人和对孩子施虐的父母,无疑地都具有“欺善伯恶”的劣根性,如果他们的施虐对象,比他们高大而孔武有力,他们必定不敢挥下那一拳。据一些研究报告表示,他们在情绪上、心理上、人际关系上都缺乏自信,有百分之百在幼年曾遭暴力虐待——受虐者在身体“长大”之后,转而成为施虐者,不过是一种恶性循环。一遇到生活压力无法消除,他们就变成了一只咆哮的禽兽。据另一项研究指出,高学历者,并不能保证他们没有虐妻行为。

婚姻暴力已经不是能用“夫妻沟通”、好好讲就能消弭的行为,请名人上电视谆谆教诲说“暴力不能解除问题”这是对症下错药,真正有力的方式是法律,真正能防微杜渐的则是社会传统观念的改变。你别再重男轻女,别再相信床头吵床尾和了吧!

我们的教育更该教女孩子,如何选择一个身心健全的对象;如何多加观察了解他,再决定是否要与他步入礼堂,而不是只是在口头上问“你爱不爱我?”我们也该教女孩子,什么可以忍,什么不能忍,不要催眠式的要她们认命“爱你的敌人”;我们也该教所有男男女女,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面对困境;教男人如何尊重女人…,除了教科书,我们要学的太多了。

有些原则值得一再省思。美国心理学家Sokol等人就曾提出一个暴力倾向测试,让女孩来检验男友:

1他有没有酗酒或嗜药的积习?

2他几乎没有朋友?

3他在工作上是不是一直问题很大?

4他需要你,是因为需要你的拯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