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吴淡如散文集情的距离与仪式(3/3)

侦探说。

“不!我是说…她跟我做同样的事的时候,从不会发出声音,也不可能那么开心。她不是我老婆!”

爱在心里口难开

爱情小说之所以畅销,

都是一定的公式:

快乐的结局,

温暖的相拥,

不断的热力输送。

用忍耐、体谅与勇气呵雪成冰。

“我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现在这个样子,真的是我希望变成的样子吗?”

我们多半比较希望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心里是什么样子,常常忘了,或几乎没有问过自己上述的问题。

“爱在心里口难开”的电影中,杰克尼柯逊所扮演的后中年期作家,就是一个“实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人。他很敏感很专注于他的工作,也渴望被爱,因为太敏感了,所以他知道自己实在很惹人讨厌;因为他真的很专注于他的工作,所以他闭门谢客,变得很自闭、很有洁癖,而且发展出一套近乎“强迫性精神宫能症”的行为:比如,香皂只洗一次就丢垃圾桶,锁门一定要锁五次,走红砖道也有既定的模式,到同样的餐厅,非要同一个侍者点菜。他用各种规则与仪式把自己保护起来,但当城廊太高,而渴望爱的人也等不到爱,因为他用冷漠当防空罩密封了自己,杜绝了爱的往来。

多么讽刺啊!他是一位畅销的爱情小说家,爱情小说之所以畅销,都有一定的公式:快乐的结局,温暖的相拥,不断的热力输送,用忍耐、体谅与勇气呵雪成冰。

可是他都没有,现实生活中,他一点温暖都没有,他让自己变成一个机器人,按模式活在自己孤独世界的机器人。

完全合乎苏格拉底的嘲笑,专家都是训练有素的狗。这只狗像作家彼得·梅尔所写的,在法国普罗旺斯被训练去寻找名贵松露的狗一样,它们有嗅觉,可以很灵敏地为人找寻到他们要的“黑金”但却无缘品尝松露真正的清新滋味。

就好像纪伯伦在《沙与泡沫》中说的,许多理论都像一扇窗户,我们通过它看到真理,但是它也把我们与真理隔开。

我的观察、我的理论是否也把我和生活的真实感觉隔开了呢?一边看着杰克尼柯逊生动的演出(其实早在看过他的《鬼店》被吓得魂飞魄散时,我就发誓他的电影演得再好我都不要看,便还是来看了啊!)我一边思索的这个问题。

是的,如果我一直忘记提高自身生命的热度,我确实也会和他一样,变成一个冷静而失温的旁观者;如果自绝与真实世界的情感交流,我会变得自私自闭而死气沉沉,变得渴望爱而口难开。

人生时光稍纵即逝,这种分裂,最好适可而止。

为什么你要旅行

旅行中的基本快乐,来自于行动。

人生不能只有一直做计划。沉思、

论电、挣扎和拖延。

旅行,让脑袋停一停。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为什么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为什么我不能只回答,是的,我旅行是因为我爱旅行。正如,我写作是因为我爱写作。没有“为什么”我的脑袋,有时太爱管闲事。

现代人“追根究底”的科学精神常把自己搞得崩溃了。在我们小小的脑袋里每天所川流的情绪与问题,动不动就会洪水泛滥。是我的问题,也可能是你的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