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的,本是疏远或轻贱之称。可是有时候不愿,不便,或不好意思说出一个人的身份或姓名,也用“那个人”;这里头却有很亲昵的,如要好的男人或女人,都可称“那个人”至于“这东西”“这家伙”“那小子”是更进一步;爱憎同辞,只看怎么说出。又有用泛称的,如“别怪人”“别怪人家”“一个人别太不知足”“人到底是人”但既是泛称,指你我也未尝不可。又有用虚称的,如“他说某人不好,某人不好”;“某人”虽确有其人,却不定是谁,而两个“某人”所指也非一人。还有“有人”就是“或人”用这个称呼有四种意思:一是不知其人,如“听说有人译这本书”二是知其人而不愿明言,如“有人说怎样怎样”这个人许是个大人物,自己不愿举出他的名字,以免矜夸之嫌。这个人许是个不甚知名的脚色,提起来听话的未必知道,乐得不提省事。又如“有人说你的闲话”却大大不同。三是知其人而不屑明言,如“有人在一家报纸上骂我”四是其人或他的关系人就在一旁,故意“使子闻之”;如“有人不乐意,我知道。”“我知道,有人恨我,我不怕。”--这么着简直是挑战的态度了。又有前词与“他”字连文的,如“你爸爸他辛苦了一辈子,真是何苦来?”是加重的语气。 亲近的及不在旁边的人才用“他”字;但这个字可带有指点的神儿,仿佛说到的就在眼前一样。自然有些古怪,在眼前的尽管用“怹”或别的向远处推;不在的却又向近处拉。其实推是为说到的人听着痛快;他既在一旁,听话的当然看得亲切,口头上虽向远处推无妨。拉却是为听话人听着亲切,让他听而如见。因此“他”字虽指你我以外的别人,也有亲昵与轻贱两种情调,并不含含糊糊的“等量齐观”最亲昵的“他”用不着前词;如流行甚广的“看见她”歌谣里的“她”字--一个多情多义的代“她”字。这还是在眼前的。新婚少妇谈到不在眼前的丈夫,也往往没头没脑地说“他如何如何”一面还红着脸儿。但如“管他,你走你的好了”“他--他只比死人多口气”就是轻贱的“他”了。不过这种轻贱的神儿若“他”不在一旁却只能从上下文看出;不像说“你”的时候永远可以从听话的一边直接看出。“他”字除人以外,也能用在别的生物及无生物身上;但只在孩子们的话里如此。指猫指狗用“他”是常事;指桌椅指树木也有用“他”的时候。譬如孩子让椅子绊了一交,哇的哭了;大人可以将椅子打一下,说“别哭。是他不好。我打他”孩子真会相信,回嗔作喜,甚至于也捏着小拳头帮着捶两下。孩子想着什么都是活的,所以随随便便地“他”呀“他”的,大人可就不成。大人说“他”十回九回指人;别的只称名字,或说“这个”“那个”“这东西”“这件事”“那种道理”但也有例外,像“听他去吧”“管他成不成,我就是这么办”这种“他”有时候指事不指人。还有个“彼”字,口语里已废而不用,除了说“不分彼此”“彼此都是一样”这个“彼”字不是“他”而是与“这个”相对的“那个”已经在“人称”之外。“他”字不能省略,一省就与你我相混;只除了在直截的答语里。 代词的三称都可用名词替代,三称的单数都可用众数替代,作用是“敬而远之”但三称还可互代;如“大难临头,不分你我”“他们你看我,我看你,一句话不说”“你”“我”就是“彼”“此”又如“此公人弃我取”“我”是“自己”又如论别人“其实你去不去与人无干,我们只是尽朋友之道罢了。”“你”实指“他”而言。因为要说得活灵活现,才将三人间变为二人间,让听话的更觉得亲切些。意思既指别人,所以直呼“你”“我”无需避忌。这都以自称对称替代他称。又如自己责备自己说:“咳,你真糊涂!”这是化一身为两人。又如批评别人“凭你说干了嘴唇皮,他听你一句才怪!”“你”就是“我”是让你设身处地替自己想。又如“你只管不动声色地干下去,他们知道我怎么办?”“我”就是“你”;是自己设身处地替对面人想。这都是着急的口气:我的事要你设想,让你同情我;你的事我代设想,让你亲信我。可不一定亲昵,只在说话当时见得彼此十二分关切就是了。只有“他”字,却不能替代“你”“我”因为那么着反把话说远了。 众数指的是一人与一人,一人与众人,或众人与众人,彼此间距离本远,避忌较少。但是也有分别;名词替代,还用得着。如“各位”“诸位”“诸位先生”都是“你们”的敬词;“各位”是逐指,虽非众数而作用相同。代词名词连文,也用得着。如“你们这些人”“你们这班东西”轻重不一样,却都是责备的口吻。又如发牢骚的时候不说“我们”而说“这些人”“我们这些人”表示多多少少,是与众不同的人。 但替代“我们”的名词似乎没有。又如不说“他们”而说“人家”“那些位”“这班东西”“那班东西”或“他们这些人”三称众数的对峙,不像单数那样明白的鼎足而三。“我们”“你们”“他们”相对的时候并不多;说“我们”常只与“你们”“他们”二者之一相对着。这儿的“你们”包括“他们”“他们”也包括“你们”;所以说“我们”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