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姑娘引为知己,请她坐下,又给她倒水,然后把他对噪音的一竹筒子痛恨纷纷倾倒出来,老头似乎半辈子没说过话,并且一倒就倒了一个多小时,冬莎姑娘根本插不上嘴,后来也觉得她的烦躁伴随着老头的抒情得到了缓解。待老头换气喝水的时候,冬莎姑娘再问起食堂,老头惶惑地说什么食堂。冬莎姑娘描述树林里带烟囱的平房,老头噢了一声,说可能不是我们税务局的食堂。
自从去了税务局,冬莎姑娘失眠了,然后彻底放弃睡眠,整夜坐在阳台,等待摩托车出现。透过阳台的防盗网看出去,冬莎姑娘觉得自己被关在笼子里,像一只被观赏的动物,而骑摩托车的人,将是惟一的游客。他是珍贵的。她等待他,并且决定,当摩托车开过来的时候,向他挥手,如果他看不见,就朝他大声喊叫。她已经想清楚了,这只是她和他之间的问题,她没必要去找税务局,忍受他们的讽刺与讥笑,那些莫名其妙的人,就像一群吃饱的鸟,栖落枝头无聊地梳理身上的羽毛。
连续几个清晨,摩托车从窗下经过,冬莎姑娘的手根本举不起来,甚至在摩托车迎面开过来的时候,故意避开他,装作欣赏风景,或者清理花盆的样子。在这种假装中,她期望摩托车上的人看见了她——阳台上那个纯洁的少女。那一刻她确信自己窈窕身姿,风情万种,晨风中的花蕾般娇羞迷人。然而,种种迹象表明,骑摩托车的人,并没有和冬莎姑娘心灵相通。冬莎姑娘决定,在本周五清晨,无论如何要让他看见她,接下来再做打算。
冬莎姑娘一早在卵石小路上等。她察看了一下地形,只要她站在路中间,摩托车就无法过去,他必定要停在她面前,像个马路求爱者一样停在她的面前。冬莎姑娘笑了,思考着怎么跟他讲话。这时候摩托车来了。
你很准时。冬莎姑娘站在路中间说。骑摩托车的人熄了火,一只脚踮在地上,推开头盔前面的玻璃罩,破壳而出(不出冬莎姑娘意料,眉毛浓,眼睛大,一脸粗肉,神情不失俊朗),惊奇地望着冬莎姑娘。
你周一至周五给学校食堂送早餐,有时是玉米、面条、猪肉、米粉,有时是豆腐、鱼头、青菜、油条。冬莎姑娘看着摩托车的轮子,上面有锈迹和泥巴。他穿着黑色雨靴。菜市场到处是污水。
噢,你住二楼。他指了指冬莎姑娘的阳台,嗓音沙哑,近乎艰难地扯出每个音节,笑时嘴就歪到一边。
他看见过她,一晃而过还记住了她。轮到冬莎姑娘惊奇了。
我到处找你,前段时间你去了哪里。
他嘴一歪,说,奶奶去世,回老家戴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