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梦》号外5从批语中删除落款(3/3)

即今本《戚序本》)时,由荻葆贤重新加进《戚序本》里。

上海有正书局老板荻葆贤在石印《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简称《有正本》)之前,曾经登报有赏征集《红楼梦》的批语。1911年11月25日发行的上海《小说时报》第十四号上,刊载了有正本上集出版的广告。提出:“无论顶批、总批,只求精意妙论,一俟再版即行加入。兹定酬例如下:一等每千字十元,二等每千字六元,三等每千字三元”

他除了从中录用了选中的批语外,也从当时徐星署收藏的《丙子本》和胡星恒收藏的《甲戌本》中选取双行夹批、侧批和眉批。其中不少批语的末尾都带“脂砚斋”的落款。为了与《戚序本》中“批语”都是没有“脂砚斋”落款的做法保持一致,由他将“脂砚斋”或“脂砚”删去。好才荻葆贤还有点良知,凡是由他去除的落款,都采用另外一个词汇标记出来。这就是出现“奈何、如见、妙甚、确妙、却极、却董窍”等不知何意的标记的原因。

笔者估计:《甲戌本》和《丙子本》的不少脂批很可能是由陶洙提供的,在他的手里有《甲戌本》的自抄本以及他可以从徐星署借到《丙子本》。用上面“也、耶、了、奈何、如见、妙甚、确妙、却极、却董窍”等词取代脂批中的“脂砚斋”,也可能是陶洙的“杰作”这一猜想的根据是:陶洙在临死前,于1961年卖出的《蒙府本》里面,有《戚序本》(或《有正本》)的全部更换成上述词汇的脂批。由于是他提供的,因而他通通补写进《蒙府本》里。若不是他提供的,他岂能全文抄入由他收藏的《蒙府本》中?

可见,之所以《蒙府本》同《戚序本》的回前回末批语存在一定的印证关系,完全是陶洙在《蒙府本》中选录了《戚序本》上的部分批语。如果说,《戚序本》集“伪脂批”的大乘,那么《蒙府本》则是集“伪脂批”的小乘。

上述解释也存在有待确定的问题:上面许多“带尾巴”的评语都是双行夹批,这等于说,《蒙府本》是一部残缺本;由陶洙补纳齐全,将上述批语补抄进正文里。由于笔者看不到《蒙府本》的原本,无法鉴别真伪。只好等有条件的先生去研究。

如果《蒙府本》不是由近代人补抄的话,那么补充脂批“带尾巴”的人就只有是古代伪造《戚序本》和《蒙府本》的人了。由于他采用的底本“转让80回《石头记》”(对《戚序本》)和“最早80回《石头记》”(对《蒙府本》),里面本来就具有与今本《丙子本》(庚)相同的评语;因此不必重新补加,只要按照《120回红楼梦定本》修改即可。凡是“底本”上有落款“脂砚斋”的脂批,而在《120回红楼梦定本》上又没有者(说明它们已经被曹頫删除了),伪造者便将该脂批的“落款”涂抹掉,并更换成其它词汇(如上)加以“标记”,以示区别。这一规律的揭示:充分表明,古代人比近代人更尊重原著,不随意妄改或篡改!这一解释还有一个好处,即说明《戚序本》和《蒙府本》是同一个人伪造而成,因而两者的脂批替换词完全相同。

总之,曹頫在定稿《120回红楼梦》时,去除了眉批、侧批和双行夹批中的落款,但未加入其它词;所以,凡在脂批的末尾出现落款者(包括“立松轩”)都不是原著;如果采用其它词取代“脂砚斋”,如:了、也、矣、奈何、如见、却极、却董窍等者,则是后人删除了“脂砚斋”后所作出的标记。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郑庆山《立松轩本石头记考辨》(节选),也是红楼梦里人,百年流派,2009-1-7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