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信、不妄语、不耍阴谋、不屈膝求全,从容不迫。真我,就是真诚之我。实而不虚,客观真实。儒家的经典《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真我,就是本色之我。万事万物,本色所然。花有本色,木有本色,草有本色,水有本色,土有本色,人有本色,本色是人生。人的本色发挥靠一定的角色来实现,能不能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最终也要用“本色”二字来检验。一个人如果在世俗中、在茫然中、在失落中、在得意中失去了本色,就是失去了立场,失去了自我。真我,就是淡然超脱之我。“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经过岁月的打磨、风雨的侵蚀后,一切不再繁芜和轻狂,心态不再浮躁和冲动。此时的人生,不管你硕果累累,还是收获甚微,都是心安理得,笑对天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无所谓“假做真时真亦假”,无所谓“无为有处有还无”,世情冷暖,事业家庭,都拿得起、放得下,只有真心、真我成为永恒。我,是独立而不是孤立的我,是和谐的我,是自然的我,是身心合一的我、天人合一的我。我就是我。愿你我同在,真爱常在,幸福永在,人生自在…
人生和界——心和才能人和。心和,是指人内心的自我和谐;人和,是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心和是人和的前提,人和是心和的结果。人都有一颗求“心和”的心,都是有心人,都应该做有心人,这里的关键是用不用心,用心的前提是放不放心,放心的前提是舍不舍心,舍心的前提是安不安心。要安心,得安“七心”一是善良之心。一个对社会、对世界充满善良心的人,就会常做善事,乐于助人,帮人排忧解难。常助人,关爱别人,你也会从中获得快乐,且心里坦荡安适。二是平静之心。要正确地对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改正缺点,正确地对待社会。讲奉献,轻名利,少欲望,这样必然忧愁少,容易心平气畅。三是平和之心。常言道:“和为贵”,谦让是化解矛盾的钥匙、搞好团结的法宝。常对别人宽厚忍让,就能消除隔阂,搞好团结,和睦相处。四是乐观之心。人生如同一条长长的河,有高潮亦有低潮,有失望也有希望,无论在何时看看那欢笑的狼花,就会有无限的勇气去前行。用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就会感到社会越来越美好。五是远见之心。一切往前看,从远处想。往前看,就能看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远处想,就能想着美好的未来,干劲倍增。一切忧愁烦恼都会忘却脑后,抛到九霄云外。六是平常之心。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不为工作或生活的顺逆而激动或焦躁,不追求莫名其妙的虚幻不实的状态。要回到现实状态,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平常对人,平常对事,平常对待一切,平常对待一切的不平常。七是平淡之心。人生的点点滴滴,都始于平淡,终于平淡,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平淡,生活本身就是平淡。飞扬只不过是惊鸿一瞥、昙花一现。山未动,云也未动,只是心在动。和谐人生,就是要淡然看待荣辱得失,淡然面对花开花落,遵循客观规律,加强内心修养。为人做事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自然而不牵强,临危不惧而又居安思危,胜不骄而败不馁,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自重而不炫耀,自信而不傲慢,自强而不失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