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孙少平的jing神之路(5/5)

,这一次的对话更有意义业更让人感触。这种想法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强烈,最后孙少平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双水村,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让我们为他这一决定击掌欢呼!这个时候农村的生活已经开始变得这样有希望,他们家的事业也正在发端之际,而且看来前景辉煌,他却要跑开这一切,到前途未卜的远方去。正是出于精神上的追求。此时他的想法一基本成熟并且坚定起来。孙少平的这一追求与那些对精神对孤独有着强烈、永恒不变的爱的先哲们是何其相似。个性温和的彼特拉克为这种偏好说出了理由:我一直在寻求孤独的生活河流、田野和森林可以告诉你们,我在逃避那些渺小、浑噩的灵魂我不可以透过他们找到那条光明之路。

陶渊明违心在官场蹉跎多年之后,在《归去来辞》里寄托和表达了几乎一样的生活理想:“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甚至温柔的基督教徒安吉奴斯也以他独特、神秘的语言表达了一模一样的意思:希律王是敌人,上帝在约瑟夫的睡梦中让他知晓危险的存在。

伯利恒是俗界,埃及则是孤独之处。

我的灵魂逃离吧!否则痛苦和死亡就等待着你。

同样,布鲁诺也表示了这一意见:“在这世上,那些想过神圣生活的人,都异口同声的说过:噢,那我要到远方去,到野外居住。”

正是这些伟大的心灵,担负着引导人类跨越谬误的海洋,从而进入真理的福地的任务。他们不可避免的生活在世俗男女当中,但却又不曾真正的属于这些俗人。从早年起他们就已经感觉到自己明显与他人有别,但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才逐渐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一旦这种清晰的认识形成,他们就刻意的与大众辅之以身体上的分离——他们与大众本来就有精神上的分离。于是孙少平的去远方的想法及其付诸行动便只有与其处于同一精神层次的高尚灵魂才能够真正理解。

孙少平无意间担负起了上述的任务,这是必然的。以前田晓霞是他的导师,当他们再次在黄原相遇时,他身上的变化——出于对苦难对生活的思索得到的深刻认识——已经开始带给田晓霞教益。他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充满睿智,像一只强有力的手,拨开了这在孙兰香眼前的那层云雾,在孙兰香的眼里,二哥更是其精神导师。

分析到这里,我们看到,孙少平的精神世界,他的思想,已经基本定型,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他从事何种工作,都不再重要,他能够从中感受到自己,能够从自己身上获取幸福。正如我在前面所作的糖果的比喻。假以时间的磨砺,孙少平的精神信念将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坚定,这种信念与能力,导引着他领受真正的幸福。下面是我从孙少平精神的海洋里掬起的几朵狼花,作为对上面结论的补充与印证。

“不!他决不会像哥哥一样,为了逃避不可能实现的爱情,就匆忙的给自己找一个农村姑娘。无论命运怎样无情,他决不准备屈服;他要去争取自己的未来!当然,这不是说,他以后就一定能和晓霞一块生活——即是没有田晓霞,他也要去走自己的道路!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充实。对生活的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的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