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百九十五章冷场帝(2/2)

PS:写了一中午,吃饭去…

首先年龄太大的不行,显得老朽暮气,五十岁以上的全排除;年龄太小的也不行,显得太轻浮,三十岁以下的全排除掉。

所以这位天上还是有钦慕武功的血脉,汪直想混边功也不排除是为了讨好天。虽然这次严格说起来不是武功,但北虏可汗的臣服仍然令他到极度兴奋。

但人选还是太多,零零散散加起来有上百人,真正的百里挑一,万众瞩目。于是一又一现了,在满朝关注下,连关系后门都不大好使。毕竟这使臣某意义上还代表了天的颜面,天也不想丢人现

筛选完年纪就是筛选相貌,长相中等及以下的不行,连平庸都要拒绝。必须要仪表堂堂、仪容俊伟、仪范众才能代表大明。

其实转移一下,因功封或者因功封父都是办法,但议论来议论去都不妥当。

相貌本朝第一、无其右,气节本朝名列前茅、号称翰林五谏之一,科举浙江解元、殿试二甲第四,年纪不老不、三十的翰林院庶吉士方清之闪亮登场了。

万首辅的声音很洪亮,在大殿中回了几个来回,引得成化天顺势哈哈大笑。

若是方应制内也好说,升品级加俸禄有的是办法。但方应目前只是个秀才,总不能封个举人当,那就坏了国家取士的本。

不得不说,大明朝人才济济。别的没有,读书人是应有尽有,各类型齐全的很。在如此苛刻、甚至不近人情的筛选中,居然还有漏网之鱼能通过全关卡,符合全条件。

朱见当然很兴奋。他虽然是闷在自娱自乐的宅男,但毕竟是上皇帝文宗的后代、幼年就参加北征的宣宗的孙、胆敢御驾亲征的英宗(只是成了大悲剧)的儿,酷武事的武宗的爷爷。

但筹边策撰稿人方应就比较让朝廷难办了,生员士立功的情况不是没有,奖励办法一般都是赏赐若银两,但这次只赏赐银两打发掉显然说不过去。

还有比拼学识,天朝上国文化之,学问略逊的当然不能当使臣。但文无第一,这个一时间不好比低。

最麻烦的事情反而是选择使臣。照规矩,这样的差事只要顺当回来就是一次功绩,一般要加一次官。而且这又是很有面的差事,册封北虏的机会极其罕见,自然想去的人就多了。

封赏时对杨巡抚很好办,直接从右副都御使位右都御使,正三品巡抚变成了正二品巡抚,只差一步到尚书或者左都御史。延绥边镇文武官员也都沾光,人人加了一级俸禄。

故而又将候选人的历年科举成绩都翻了来,凡是名次靠后的彻底悲剧了。在这比科举还残酷的竞争上岗中,不二甲前十的都危险。

冬至节大朝会过后,成化天难得勤政一次,迅速指示内阁三件事,一是拟定封号、制作金印、草拟诰书;二是选择使臣使满都鲁,宣旨并册封;三是对延绥镇论功行赏。

本次使臣人选,代表的是天朝脸面,浊是不用想了,只能在翰林、坊局、中书科、礼中选,其实正常情况下也就是这些门负责这方面事务。

然后比较品行气节,作为代表朝廷使外的人,没有气节那何以慑服异

万安呼之后,其他大臣才反应过来,在赞礼官引导下拜倒恭贺,消息传到殿外,又是一片片的山呼万岁之声。一场例行公事的冬至大朝会,真正带上了喜气洋洋的气氛。

所以最后只能把方应暂且搁置,在内阁诰敕房功绩簿上列名,记功两次,以备将来。若方应能步仕途,这记功两次的奖赏就可以补上了,一般都是加官一级、遇缺即补。

所以凡是有过污,甚至连不好不坏没什么碑的候选人都要排斥掉。很多人都为此捶顿足,平常不刷声望的,这时候临时抱佛脚也没用了。

这一最残酷,立刻淘汰了剩余人选中的三分之二,毕竟这个世界上长相平庸的是多数,这时候选人仅剩十几个。

这个待遇让很多人都有红,还没官就有升官机会在等着,这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不知这方应将来若科举不顺,又不想走监生路线导致无法仕途,那又该怎么办。

内阁拟定的给满都鲁的封号很没创意的是“顺义王”诰书金印都有条不紊的正在制作中。其实这册封,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有政治挂帅这个原则,政治意义不意味不重要,门面功夫就是最大的礼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