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小丁(2/7)

据县革委会领导班的决议成立了“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伟大胜利三百例写作组”组长是县革委政治下属的宣传组组长小冯。小冯其实快四十岁了。因为在机关呆得久,许多人是看着他长大的。他的脸又白净,且少皱纹,让别人无法改喊他“老冯”他也喜别人喊他“小冯”说是亲切。比他年轻的他的下级喊他“冯组长”他也说,莫喊职务,就喊“小冯”让那些人颇为难。小冯是老县委的文书,聪明灵活,很讨人喜。就是文革,机关里成一团,完了,他依旧还是讨人喜。新生红政权成立,老县委的人走的走,降的降,有些人没了踪影,唯他是得了提的。他当了许多年文书,从来没有写完过一个报告。但是他嘴乖,人缘好,经他三磨两缠,就有人代劳了。他却又偏喜舞文墨。有事无事,总是冥思苦想,夜里常熬到油尽,写诗作赋。一写就是几百行,几千行。走在路上,时常见一个熟人就把人家拦住,说我有一首诗,念给你听,你务必指,不吝赐教。然后他就不由分说地翻了白,背诵起来。起先人们还尽可能耐心地听一会,再讲几句“不错,不错”之类的客气话,只求脱。后来,只要迎面看见他,刚打完招呼,上就说“很好,很好”便赶落荒而去。他听了这些反映,更添了百倍的自信,也就更加辛勤努力地走文豪的路。他的那些杰作,大多发表在机关逢年过节和什么纪念日的特刊上。特刊来,他便一只手托起另一只夹烟的手,在特刊前站上老半天,让烟雾弥漫了全脸,极陶醉地沉浸在自己艺术创造的幸福中。平时说话,他也都尽量注意合辙押韵。讲工作方法,就说,调查研究是个宝,群众路线最重要;讲个人修养,就说,党是雨我是苗,有了成绩不骄傲,等等。他对诗也确有研究,研究对象只有一个,便是领袖的诗词。已经公开发表和

小镇好在大搞八字上一塘在全省带了,题材上先就过了

小镇除了镇之外,就有一个先前叫“李八碗”后来改作“东方红”的蔬菜的农业大队(小丁就在这里队),而且在平版上,没有山丘,也就搞不成八字上一塘。但镇长还是不折不扣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的战略署。抓得早、抓得狠,真的给他抓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典型。

行了全省动员,社社队队都必须大搞八字上一塘,不搞的反革命论

据这个农业省丘陵山地多的特,省革委主任亲自确定了一个改天换地的战略,概括起来是个顺溜:“八字上一塘,周围栽树满山岗,中间一条机耕,新村建在山边上。”就是在两条山丘的上方拦坝筑库,库下边的田垅中间修机耕。先前田成中间的村庄全拆迁到山丘脚下去,建成像军队营房一样整齐的新村。简称“大搞八字上一塘”



这样改天换地的事,起来谈何容易。面对天大的困难,镇长是以泰山压不弯腰、粉碎骨何所惧的英雄气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打开了缺

县革委主任补充说:对反革命分也要给路么。这几个人,我们是用他们一技之长。有问题,找个得力的人看住就是。也可以告诉他们,好了,会考虑调他们上来。

大家对县革委主任的政策平和斗争策略都叹服,决议随之形成。

当然,要找,不是一个没有,但政治上都多少有些疤迹,让他们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总觉得不放心。研究来研究去,军人的县革委主任没有了耐,一拍桌说,研究个xx,我看就让他们几个上。

选资格,以省城参加最后会战。一时间,们相逢于,不问“吃了没有”而问“上了没有”“上”就是上三百例。下级有事找领导,领导先问:是不是上三百例的事?是,就来汇报;不是,不要找我。领导衡量下级工作,只有一个标准,能不能上三百例。能,提重用;不能,累死也枉然。

新村建好之后,省革委主任亲自到小镇来召开了全省的建新村现场会。

这样的英雄人,这样的光辉业绩,三百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全县革命的队伍中,苦于找不到几支像样的笔杆。写三百例,到底比不得平时写报或写总结,拿了别家的报纸或上年的总结抄抄就可以差的。写三百例等于考状元,是皇上开的殿试,哪里是呵卵泡,开玩笑的事!

其他领导同志也就赶表态:完全同意!还怕他们翻了天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