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预示着,我的这一趟世纪末旅行,必将是圆满如意的。”她若有所思地“在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开始的时候,我会有崭新的生活。”
她从第一见到他时,心
就踏实下来。他主动推着行李车走
候机厅时,她真想依偎在他的怀里一起走
去。不知为什么,她总觉得他不是朋友,而是她的一位可以信赖的亲人。
他始终记得,去年秋天她打算订票来时,在电话中对他说过的话:我一个女孩,单
独个儿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城市,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我就认定你了,你可得多多费心,帮我的忙。
“这是一个好时间,”她说着,像提醒他一般指了一下钟:“我们重新相会在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晚上的九零九分。”
他认真:“怎么没变化,老了。”
他们一起推着行李车走去,他招来
租,她要搬行李,他抢着说:“你别动,我来,我来。你先上车坐着。”
现在她真的来了,不像往常只是说说而已,她从空中飞来,从遥远的大洋彼岸飞来。
“真的吗?”听了这话,她莞尔一笑,大睁双注视着他。他经常这样,突如
他接过礼,嘴里在嘀咕着:“你不该带礼
的。”
他留神到她严厉的语气,说:“只要你人来了,比什么都好。”
当时他颇觉好玩,她怎么自称是女孩呢?那年初夏他去过她的在洛杉矶甚为讲究的家,她是两个孩
的母亲,她的丈夫还一起帮助烧“索米”汤给大家喝。她说两个孩
快上大学了,她怎么是女孩
呢?一起陪同去她家的友人说,她家所住的区域是洛杉矶数一数二的街区,她家周围的每一幢别墅小楼,都要卖到五十万
元以上。她容貌再显得年轻,实际年龄也该有三十七八岁了。
他却心平气和地坐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直到她叽叽咕咕说了好一阵,他才轻描淡写地说:“这
事多了。”
和他说话,不论说什么,她都觉得愉快。什么原因她说不上来,她只相信这是缘。飞机降落前她还在犹豫,不知自己如此莽撞地闯了来,对还是不对。见了他,她就认定了,她是该来的。
这么快啊,她满意地笑了。一切的担忧、不安全都烟消云散了。她笑着告诉他,在洛杉矶飞往北京的航程快结束时,她和几位河南郑州的个老板聊天,从他们的嘴里,惊讶地听说他们原来是自费到
国去考察的。他们竟然这么富!中国真的变了,变得令她想象不到。
没想到他仅在候机厅的售书逗留了十分钟,再次回
看屏幕时,抵港时间变了,变为九
了,也就是说准
了。那也没什么,耐心地等待半个小时罢。他找了一个座位,掏
离家时刚收到的一份《生活周刊》浏览着。
租车往市中心驶去,他告诉她,已为她订好了市中心的客房。离静安寺很近。她会满意的。如果她晚来几天,延安
架路的中段通了,从机场到市中心,只要十多分钟就行了。
说话间宾馆到了,一路上几乎没堵车。手续办得很顺利,只因房间他事先预订好了。就是在缴付押金时了
小麻烦,她只带了一百
元现金,而押金需付二百。她拿
信用卡来,一连递过去几个,都刷不
来。她只得拿
旅行支票先押着。他在一旁带
歉意地解释说,这幢宾馆刚经过大修,一些设备还没
齐全。服务员小
跟着也向她表示歉意。她突觉得一阵温
,明明是她准备不充分,带的现金太少,他却把过失都揽过去了。她来过一次中国,知
中国人
付现金的情况。
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在一大群人中间,她的形象都是挑的。她的
让他觉得自然、质朴而又难忘。在接待过他们的好些
籍人士中,有几位女士都
得撩人,但都没给他留下印象。惟独她,说话很少的她,似乎总在用她那双
睛,和他默默地
着什么。
他侧过脸回看了她一:“你怎么
了一副
镜?”
“那我该带什么?”她嗔怪地问。
合上门的那一瞬间,她陡地察觉到,在这间空的客房里,只剩下了他们俩。她有些惶恐,有些手忙脚
,她预
到要发生些什么,她也期待着发生些什么,她又怕发生什么。她一样一样往外拿着自己准备的小小的礼品,给他儿
准备的是一只表,那
国中学生最喜
的时髦的运动表,给他太太准备的是一条围巾,给他的是一瓶酒,那是在机场的免税店临时买的,她不可能当着北野的面给他准备礼
。
她住的是709房间,一间宽敞的客房。客房设施都抵得上国四星级的
平了。
他重重地迎合着她:“但愿——”
他默然无声地了一下
。他还记得,离开洛杉矶的那天清晨,他是坐在挨窗的位置上。他的心里又是怦然一动。
他挨着租车的右侧车门坐着。她则坐在后座的中央,挨得他很近。她的左侧还空
足可以坐一个人的位置。即使这样,他仍察觉到来自她
上的那一
清朗的气息在
烈地诱惑着他。她转脸瞅着他说:“你看上去一
儿也没变,还是那么年轻。”
“我早看见你了。只因为你的这副镜,我不敢认你了。你原来不
镜的。”
他已经是第二次说这话了。她说:“到了晚上,我视力差。为了要认你,就
上了
镜。”
他驱车赶到虹桥机场的候机厅时,屏幕上显示的MU584航班,预计抵港时间是八二十,比航班时刻表上提前了四十分钟。他欣
地吁了一
气,幸好他早来了,要不,她走
来,没见他来接,她不知急成个什么样儿呢!直到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是那么急切地盼望着她的到来、盼望着和她的重逢。
MU584航班是八五十落地的,没托行李的旅客,九
钟时就陆陆续续地走
来了。他走到
远远地望
去,没费多大劲儿,他就在转盘旁的人堆里看到了她。她正在把箱
放上行李车,真不巧,在这当儿会遇到熟人,有人在
情地叫他,不但提醒他曾经听过他的课,还把刚刚接到的来自洛杉矶的一个商人介绍给他认识,等他好不容易摆脱了两人的寒暄,再一转脸,她已经推着行李走
来了。他大步迎上去想招呼,不料她
着的一副
镜使他望而却步了。记忆中她是不
镜的,毕竟几年不见了,他别认错了人。他着慌地连忙把目光扫向后面涌
的人
,散
的人
中大多数是男士,也有几位老太太,再没见年轻的女士了。他赶
又追了
去,她正推着行李车走向
,她推得很慢,神情也有些迟疑,他赶到她
后的时候,她
脆停了下来,先抬
望了一
钟,他的目光追随着她望去,哈,真正是巧极了,墙上的时钟指着九
零九分。她摘下了
镜,这下他看得清清楚楚,正是她!他大步走到她的跟前,她笑了,伸
一只手,喜悦地握住了他的手说:“在里面等行李时,我就在找你了。怎么没见你?”
他开始给她讲那年他们离开洛杉矶以后,前往国东
访问的一些情况。他说他喜
尼亚加拉大瀑布,他对东
公路两侧的绿化由衷地称
,他对那次旅行表示满意。惟独遗憾的是,导游介绍得太一般了。若是有人能结合
国人的日常生活作些介绍,那会更好的。
她说你别看接待你们时一个个主人都情洋溢的,但是那么多人谁都不愿意陪同你们作长途访问。他们都太忙了,忙着赚钱,忙着
自己的事,忙着在情
的漩涡里挣扎,自私自利,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情,这在
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可厚非。因此在洛杉矶时他们只能规定一人一天
陪同。她事前
本没想到会认识他,等到和他有了
往,她想陪着大家一齐去东
,已经来不及了。为此她甚
遗憾。她想他一定听得
她的抱歉之意和言外之声。她是真诚的,他们离开洛杉矶飞往纽约的那天早晨,她陡然产生了一
烈的依恋情绪,她什么事儿都
不成。她明知留不住他们,日程是她参与制定的,她想陪同他们前往,这样至少可以和他多接
几天呀。但是,不仅仅是订不着票了,洛杉矶的人们也会
觉奇怪的。当初在讨论如何接待他们时,她不也和其他人一样推三推四嘛。就是现在想来,她也觉得惆怅。她把手轻轻地
碰了他一下,说:“那天早晨,我驾车到了旅馆前,远远地目送着你上车远去。”
双。那耀
的灯火和夏夜的星河
相辉映着。不,地上的灯火比夏夜的星河还要繁密还要灿烂炫目。怪不得有人回
国后告诉她,上海的灯火比东京的银座还要璀灿夺目、还要欣欣向荣,比洛杉矶的灯火还要生机
、还要多姿多彩。她
到自己全
心在起着一
变化,她有一
莫名的兴奋,她怎么觉得这一切竟然如此亲切,好像她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好像这儿就是久违了的故乡。她看得有些呆了,心中却比什么都明白,她是第一次从飞机上看到上海的夜景。上一次她们到达上海的时候,是白天,况且是飘洒着霏霏细雨的白天。从飞机上望下去,上海当时整个儿被笼罩在灰蒙蒙的雨雾中。而此时此刻,她之所以会有这
心情,全是因为他,他日日夜夜地生活在这个城市里。
报上登了些什么,他看过即忘。脑里始终在忖度着,她要来了,安排完住
,他得问清楚,她此行的目的,如果她要离开上海去杭州或是南京,那么最好早
订下来,他也可早作安排。还有,她在上海究竟呆几天,他得
脆彻底地请准几天休假陪她。
他转过脸来似信非信地望着她,她觉到他目光灼灼地蕴
着那么多的内容,又补充了一句:“我看到你了,你挨窗坐着。”
他望着墙上的钟,不由惊喜:“真太巧了!这有什么预兆吗?”
她清脆地笑声来:“你也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