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读者的见面会上,在盛情相邀我去讲课、座谈文学的那些大学和城市,只要对方告诉我说他当年是一个知青的时候,我总是这么回答他们。当他们希望我说些什么和写些什么的时候,我往往就重复这句话。
更多的时候我不是说而是在回忆,默默地静静地回想那些已经逝去的却又是那么清晰地留在我脑海中的画面。犷的远山连绵无尽地展示着古朴原始的
地,苍茫的云空中有鹰在盘旋,从绿得悦目、绿得诱人的山林里,传来小伙
奔放的时而又是逗人的歌声,传来姑娘们嘹亮得飞甩到谷地
的歌声,这歌声和恢弘的大山、和轻柔的蒙纱雾、和郁郁葱葱的大树林和谐地
织在一起,撩拨着人的心情,搅动着人的思绪。
二七年五月八日
,自己曾是一文莫名的知识青年。我也想忘却,但我不会忘却。
我在偏远蛮荒的贵州山乡整整呆了十年又七个月的时间,一天也不多,一天也不少。我想,对于这么一截漫长的日,我能说些什么呢?
知识青年的四十周年,是中国二十世纪历史中一独特的风景。
哦,多少文思就在这样的冥冥中涌现来。
能说的我都已写了那些小说。
队十年,直接描绘知识青年命运的长篇小说,我一共写了六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在醒来的土地上》、《
的变奏》、《孽债》。另有一些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还有我和当年的恋人,今日的妻
王淑君分离时的书信,汇聚拢来竟有八大本。今天,新华传媒借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之际,把所有这些书冠名为《叶辛经典知青作品文集》推
,无论是对于我,对于曾经有过这段经历的知识青年读者,对于知青的下一代,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每当我参加图书馆、文化局组织的读者见面会,每当我应邀到各省去参加读书节、书市,每当我在又一
新书的发布会上,总会遇见一些和我年龄相仿的
心读者,挤上前来,遗憾地对我说:他是一个知青,很想买齐我所有描绘知青的书,可惜一直没搜齐。我想,《叶辛经典知青作品文集》八卷本的
版,会受到这些情有独钟的读者的
迎吧。
在这些书里,我说过我希望那样的日再也不要回来了;我说过我的青
、我的追求甚至于我的
情,都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我说过就是在那样的岁月里,我才真正了解了栖息在祖国大地上日
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他们渴望过上基本温饱、祥和
满的生活,但他们的愿望实现起来往往又是那么困难。
我觉得有这句话就够了。
我在一篇创作谈中写过:创作,是我生命意味的现。而我生命的
,就是
育在由
山河谷树林村寨组成的大自然中。我对大自然的情愫,对生活于广袤大地上的人民的
情,就是在上山下乡的
队落
岁月里从切
的
会中培养起来的。
二五年秋天,当由我牵筹资的"叶辛
晖小学"在当年
队的砂锅寨落成时,老乡们把我曾经栖
的一间小小土地庙恢复成了当年的样
,挂了一块"叶辛旧居"的牌
,当人群散去之后,我的儿
叶田在这间四五平方米的小屋门
站了足足四五分钟。看到的老乡把这一情景告诉我时,我想,尽
我从未对他讲过自己青
年代受过的苦,但他站在那里看一看,他会从
、幽暗的小屋,从当年的煤油灯,读
他该读懂的东西。
我们今天又来叙说这一段往事,叙说关于昨天的话题,为的是更好地着于今天,迎来愈加
好的明天。愿这
文集的
版,能给历史留下一
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