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中國文學的作者(3/7)

大的放寬了文章的境界了。如此,纔是要寫戀愛方可以寫得非常好的。這境界寬闊,就是禮樂文章的底子。現今的青年作者中,文筆精緻高華的好幾位,這裏就要看各人的志氣來是其文章的品級與前途了。志氣惟士有之,小市民的是慾望與打算。

朱熹、王陽明的詩文,人若不為道學,不會去讀它。但是我們全不為什麼而讀蘇軾的詩文,不為哲學而讀莊子,不為學歷史而讀史記,不為文學而看紅樓夢,可以請個看個無數遍,也還是喜歡,想之不完。這即是禮樂文章。文章要忘記禮樂,因為文章就是禮樂。文章更要忘記文學。文章要隨便翻出哪一段都可看。

好的文章從哪一段看起來都可以,因為它豁脫了旋律,又彷彿連沒有一個中心事件做主題,然而處處都相見。



詩經的頌、大雅、小雅,是士所作,國風是民所作。士的文章的體制,列于“文心雕龍”,不說內容,單就那規模的完備已為西洋所無。民的文學是民謠、童謠、平話與章回小說、戲曲,亦西洋無其比。民的文學皆帶國風的一個風字,西洋文學首先就沒有這個風字。

中國而且是士教化民的文學。周禮王制,太史採地方民間之風謠,誦于天子,以之觀政之得失。教化也不是士指導民的文學,而是像文王之化行于南國,而漢水有游女之詩。這士的文學與民的文學的關係,又是西洋所沒有的。

這士與民的關係,原來是王官與王民的關係。

周朝的王制建立在井田制,士皆是王官,民皆是王民。士有下士、中士、上士,上士之上是大夫,分下大夫、中大夫、上大夫,皆有祿以代耕。大夫仕于朝廷,以及為鄉遂之長。而士則在于民間,依于井田制的各單位,率民祭祀,發動耕作與收穫,掌學校教化,率民築堤治水,率民軍訓與出征,率民作器車通有無,率民警護關防。

列宁的發想,工農兵蘇維埃,是以工廠區與農村為單位的,結合工農兵的組織,生產與政治為一體,立法司法行政為一體,而以共產黨員為領導。這與井田制的王宮王民有類似,但是兩者在性質上與效能上完全不同。

中國的井田制到周朝止,行了三千年,是自然生成的,為禮樂政治的基盤。而蘇維埃的基盤,國有土地與國有工廠的產業政治單位編成則是造作的,未成情操,而指令以階級鬥爭為意識,其黨員的指導地位彷彿類似王宮,但怎及士的知性與有感情。井田的王宮王民融合的行動力,遠比蘇維埃的更強大切實深遠,蘇維埃的行動力卻是誇張的,狼費的,經久了容易陳腐,遇外敵就會解體。井田的王制多有文物的創造,蘇俄卻是連文學也沒有了。如此拿蘇維埃來一比,更知周禮王制雖在今日看來亦還是最新式的。

中國文明的政治不是權力的統治,而是教育的政治,昔人所謂王化,今讀了周禮的王官與王民,纔真的明白了。而且從王風這句話,重新明白了中國的文學從王官與王民的關係,重新明白了士的文學與民的文學。

有人曾說,要中國遍地都是教會纔好了。但是教會何如井田制,牧師也不及士,牧師只管祭,士則兼管祭與政。井田制度至周末而廢,但其精神不改,實質多有留存。實質如管仲立州閭鄰伍之制,還是因為有地方之士為幹部。秦廢封建為郡縣,郡縣之冶也還是靠地方處處有士為幹部,于民如王官之于王民。所以中國能不像歐洲封建的受領主統制,比歐洲的早一千八百年前就行起了郡縣制。其實郡縣制亦不過是上面廢了諸侯,地方的州閭鄰伍還是從來就有在那裏的。

王官與王民不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而是王官與王民共治,所以世界上惟獨中國之民自古以來一直親近政治,中國史上獨有的民間起兵便是由于此。民間起兵時也是士與民在一道。

精神上最顯然的是表現在文學,中國是士的文學也非常接近于民的文學,民的文學也非常接近于上的文學。士的文學有採桑、採蓮、採菱、搗衣之詩,是寫民之生活風景,民的文學如民謠童謠平話則多講政局時勢與英雄豪傑之事。而且兩者在情調上與見識上非常接近,還有是在對女人的情調與見識上亦兩者差不多是一致。這都是中國文學所獨有的。

以下就專來說民的文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